(原标题:上海一男子吃油炸蚂蚱严重过敏呕吐险丢命)
记者11月5日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获悉,11月4日晚,40岁男子万先生和朋友点了一盆所谓高蛋白的“油炸蚂蚱”尝鲜,没想到引发了危及生命的严重过敏,当晚被送入医院,经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及时的抗休克抗过敏治疗,如今万先生转危为安。
该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艳清提醒,蚂蚱、知了、蚕蛹、竹节虫等异体蛋白的食物要谨慎食用,一旦发现不适症状,必须即刻送医。
吃油炸蚂蚱险丧命
11月4日晚上,恰逢周末,万先生和三五好友在上海静安区中华新路的一家餐馆聚餐,点了一道“油炸蚂蚱”(俗称蝗虫),没想到万先生咬了一口,就发现不对劲,“咽部有异物感、口唇发麻。”苏醒过来的万先生回忆说,他当场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全身皮肤潮红,意识逐渐模糊。同行者中有一位医生朋友,眼看症状危险,立刻搀扶着他驱车送往就近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
接诊的两名医生曹华和潘慧介绍,送到医院急诊科时,患者的血压已下降到62/47mmHg,神志不清,情况非常危急。结合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朋友们带来的一包蚂蚱,诊断其为过敏性休克。
在该院急诊科陈艳清主任的指挥下,多名医护人员配合立刻对患者进行了紧急救治,开放静脉、大量补液、静脉注射激素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抗休克治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万先生的血压才逐渐回升,病情逐渐稳定。
医生提醒:食用昆虫需慎重
记者从患者处了解到,当晚席间几位朋友都有食用油炸蚱蜢,都没有出现类似症状。万先生很困惑,自己40多岁,身体很棒,平时也不是过敏体质,饮食也没有忌口,怎么会吃了一口蚂蚱,就出现这种情况呢?
接诊的急诊科潘慧医生解释,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常见食物为牛奶、黄豆、花生、蛋、鱼以及甲壳类、海鲜等。蚂蚱、知了等昆虫也富含高蛋白,但是由于虫类的食用人群较少,病例也比较少。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昆虫类食品走上餐桌,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当心,昆虫所含的异种蛋白,较肉蛋奶更易引发过敏。
该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艳清提醒,在食用虫类时一定要慎重,特别是有过蛋白质过敏病史的市民,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立刻就近送往正规医院治疗。
延伸阅读:
汉中接连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西部网讯 从7月25日下午到7月26日,汉中接连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截止目前共有14人中毒,其中3人不治身亡。现在11名中毒患者已经被送往汉中市中心医院,其中包括三名未成年的孩子。
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记者见到了这些中毒患者,他们分别来自镇巴县、南郑县和勉县。镇巴县盐场镇刘家河村的周作明一家人,7月19号吃了从山上采的野蘑菇后出现不适,随后全家被送到县医院救治。
周作明:炒了两盘的样子,都吃了。
周作明一家共四口人,目前周作明状况稳定,而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不治身亡了。
在这些中毒患者中,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不到十岁的孩子。其中有三个孩子症状严重,被送到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科的特护病房。
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维维:对同时来的这三个孩子,首先开通了绿色通道,再一个急诊马上洗胃,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给补液利尿,其中有两个孩子现在去做血浆置换,把体内的毒素置换出来,目前这三个孩子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对肝功能的损害,我们还要等待化验检查结果。
在这些中毒患者中,都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吃的是什么样的蘑菇,究竟是什么蘑菇会有这么大的毒性呢?
记者:啥样的蘑菇,是买来的还是采来的?
中毒患者:采来的。
记者:在哪儿采的?
中毒患者:在我们坡上。
而这些患者普遍反映,吃了这些野蘑菇后,当时并没有什么异样,第二天才出现不适症状的。
勉县食物中毒患者刘小军:四点钟我女儿拉肚子、吐,我女儿吐了我也起床了,我起床了也跟着吐了。
患者家属说,以前都吃过,都没有这种现象。
目前汉中市有关部门正在调查造成中毒的蘑菇种类,汉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唐玉虎表示,一些野生蘑菇因为环境变化出现变异,也会由无毒变成有毒,因此最好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蘑菇,蘑菇中毒和食用的数量也有关系。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字眼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
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