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3点半,万淑君接待完访客,将自己的围裙系紧,然后走下楼。她的目的地,是蒋家垅社区一处斜坡上的小推车,那是她卖馄饨的摊点。2013年12月,万淑君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只要猪肉不涨价,我的馄饨就不会涨价。”
三年前,万淑君85岁,她的馄饨1元10个;三年后,万淑君88岁,肉价有所上涨,她的馄饨仍是1元10个。
万淑君通常早上7点钟起来准备馅料,8点出摊,一直到傍晚,
“我卖馄饨不是为了赚钱。”万淑君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她的馄饨售价就是1元10个,到现在仍没有涨价。女儿吴健霞介绍,如今物价有所上涨,但母亲坚持不涨价,“卖100个馄饨能赚2元吧”。
万淑君告诉记者,“我的生活没有困难,卖馄饨纯粹因为高兴。”
不为赚钱,只为消磨时光
把皮摊开,用小勺把肉放进皮中,折叠,翻转,再捏成元宝状,一个馄饨就包好了,整个过程所需时间不到3秒。这个动作,88岁的万淑君每天要重复上千次。
见到访客,万淑君第一句话就是:“你是那个订了1000个馄饨的吗?”已经88岁的万淑君听力还不错,能准确听到客人的询问;行动也还利索,能麻利地数出馄饨个数,然后装袋、收钱,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位老人在万淑君的馄饨摊子前打量了一会儿,试探着问,“1元10个是真的吗?”得到肯定答复后,老人说,“我买2元钱的试试。”老人顿了顿,又加到4元。万淑君用塑料袋装了四排馄饨,接过钱后,她又继续包馄饨。
万淑君告诉记者,就在前一天,她包了2000多个馄饨。
“您可得涨点价啊,这卖的太便宜了。”市民王先生说。听到这句话,万淑君没有正面回答,只笑着说,“别人吃得满意我就开心了。”她说,自己从没想过涨价,也不愿去计较利润。在给一位顾客装好袋后,她提醒道,“回去一定记得调味,白水煮是不好吃的!”
家人并不支持,但老人太执着
“其实,我们并不支持她摆摊子。”万淑君儿子吴健辉告诉记者,母亲年事已高,安全问题是他们最担心的。
儿子和女儿都觉得,母亲将近九旬仍在做事,旁人看来显得他们有些不孝顺。女儿吴健霞说,自己每月的退休工资完全可以负担母亲的生活,母亲没必要出去摆 摊。“但是,阻止不了啊。”吴健霞感慨。母亲对卖馄饨的执着令她有些吃惊。“她一到下雨天就情绪和状态不好,但是天一晴就好了。”吴健霞说,母亲在家里根 本坐不住,但天气不好的时候只能窝在家里,“她就各种不舒服”。一旦天气转好她就恢复了,然后推着车高高兴兴地出摊去了。
对于母亲的爱好,儿女虽然心里不支持,但为母亲的身体考虑,两人会分工合作,揽下食材的准备工作。“生意很好的时候,我也会搭把手。”吴健霞说。
推荐阅读: 83岁老奶奶早餐23年不涨价 被称作“早饭奶奶”
2016年1月10日,近20年来,物价在不断飞速上涨,浙江衢州一8旬老奶奶卖早餐23年却从不涨价,良心价引发不少网友点赞,很多人称老人为“早餐奶奶”。
83岁的毛师花在黄坛口乡中心小学附近摆摊卖早餐已23年,她卖的早点可以说是浙江最便宜的,“粽子5毛一个,糯米粿5毛一只,鸡蛋饼5毛一只,豆浆5毛一袋……”
毛奶奶的早餐都是她每天早起亲手做的,豆浆也是一大早磨好的,主要卖给来来往往的孩子们,她也因此被亲切称作“早饭奶奶”。
毛奶奶每晚20时睡觉,次日凌晨1点钟自然醒,然后起床准备早餐食材,磨豆浆、磨糯米粉、切菜炒成馅。4点半时,她把桌椅碗盘锅搬上三轮车,清晨5点准时出现在村桥头。
毛奶奶称,她从不计算卖了多少钱,因年纪越来越大,动作明显开始迟缓,每天做的早点都不多,粽子一天就卖30个左右,一卖完就回去,尽量不影响同行。
听见学校孩子们叫她奶奶,毛奶奶就特别开心:“孩子们像我孙子孙女,上了初中,周末还会过来看我。”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字眼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
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