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奇狐网首页 > 新闻 > 军事秘闻 > 正文

嵇康四弄 关于嵇康死因五大讨论

2017-03-17 20:18:19    来源:    阅读:114
嵇康四弄,说的是他创作的四首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也被称为嵇氏四弄,这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一组琴曲,和东汉的蔡氏五弄一起成为九弄。嵇康四弄 关于嵇康死因五大讨论嵇康四弄其中嵇康在死前弹的《广陵散》更是成为十大古琴名曲,而嵇康本人也在历史上被誉...

    嵇康四弄,说的是他创作的四首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也被称为“嵇氏四弄”,这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一组琴曲,和东汉的“蔡氏五弄”一起成为“九弄”。

嵇康四弄 关于嵇康死因五大讨论
嵇康四弄 关于嵇康死因五大讨论 

  嵇康四弄

  其中嵇康在死前弹的《广陵散》更是成为十大古琴名曲,而嵇康本人也在历史上被誉为“琴之师长”。

  长清、短清两曲,是从皑皑白雪中取意,想要表达的是洁身自好的精神,嵇康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个魏晋交错的年代,我们文人墨客唯一的出路就是不要和官场有半点关系,在哪个黑暗、无序的朝廷中,只有自取灭亡。

  同时嵇康还彰显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志趣,他不但自己做到淡然洒脱,还通过言行影响身边有抱负的人,竹林七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侧和短侧应为解释的意思很多,我们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明,但是这两首的结构应该是和长清、短清大致相近,都是借洁白的雪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清高的品质。

  嵇康四弄有异曲同工的感觉,都是在表述自己的志向高远,在这个乱世没有选择随大流的嵇康,通过写文章、作曲来对这个世界呐喊,他是魏晋和官宦斗争的典范,他主张不做官,不是不想报效国家,而是想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认识到,社会的腐败,官员的无能,就算只做一个铁匠也有铁匠的志趣,有当官的没有的高洁。

  四首曲子意味深长,当人们在弹奏的时候,是不是能想起嵇康的坚持,是不是能看到嵇康的心酸泪。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一部对音乐颇有研究的著作,书中不仅对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做到移风易俗有介绍,还涉及音乐美学这一个大学问,他讨论音乐的本质和本体问题。提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影响,哀乐是人们的情感被触动之后的表达。

  音乐本身的动不动听,和人情感上对哀乐的认识是没有关系的,嵇康认为,之所以有人会认为音乐中有悲哀的,是因为听的人自己心情不好,心情很悲哀,听到的音乐声自然也就很悲哀。

  音乐有着诱导和传播的作用,嵇康反对,两汉以来的统治者把音乐当作政治社交的工具,他反对只有君王才能听音乐,一般人听音乐是违反法律的。他反对那些无视音乐艺术性的行为,对于将音乐作为占卜的道具更是嵇康不能接受的。

  嵇康看到的是音乐所表现出的形式美,关于探讨音乐的表达内容和欣赏这之间的矛盾,也是嵇康第一个提出来的。嵇康看到了人们对音乐的误读,正确认识到音乐本质要表达的是,作曲者想要向所有听者表现的美。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主张推行“礼乐刑政”的音乐思想,是开中国封建社会关于音乐的理解的先河,也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嵇康对于音乐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音乐的走势,让人们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嵇康 广陵散

  《广陵散》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中国音乐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鼓琴曲,嵇康在临死前弹奏这首曲子,让《广陵散》被人们所知道。

  嵇康除了在文学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魏晋时期的资料,在音乐上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应能力,在乐器演奏上有极高的天赋。说嵇康在联系弹琴的时候几乎是无师自通。

  嵇康对于琴和琴曲的嗜好,让人们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测,嵇康也伴随着他的音乐给后人留下一段段美丽的传说。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琴,他把自己的家业卖了,向尚书令讨了一块玉,把玉切成薄片镶在琴上,嵇康对这张琴十分热爱,日夜守护者它,有一次,嵇康的好友山涛开玩笑,在嵇康睡觉的时候说要剖琴,嵇康用生命相威胁,才让爱琴逃过一劫。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琴曲,可以看出嵇康的影响力有多大。

  传说有人看到嵇康晚上的时候到山上采药,冬天的时候用长发保暖,夏天的时候就用编稻草当衣服,正是因为嵇康这种表现,那种不拘小节的洒脱,让他在音乐上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

  嵇康弹奏的《广陵散》是嵇康加工而成的曲子,在长期的流传中,就像民歌一般影响着人们,正是因为嵇康在临死前弹奏了这首《广陵散》这样有名的乐曲才被人们知道,嵇康的名字也一直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嵇康酒会诗

  《酒会诗》是三国时期嵇康所著的五言诗,全诗写的是嵇康和竹林七贤游山玩水,坦荡的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就写出山水的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一个极其放松的心态下,有了这酒会的感慨。

  嵇康《酒会诗》

  “竹林七贤”是在魏晋更替的时期,他们大多仕途艰难,为了避免在朝廷做官惹上杀身之祸,开始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找寻目标,他们有时作诗弹琴抒发对世道不公的感叹,有时登高远眺向自然倾吐自己远大的抱负。在大自然的洗礼后,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寄托了愉悦。

  诗歌的前半部分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溢于言表的快乐。“乐哉”二字一出,就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一开始诗人就因为自己置身于大自然,远离官场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面对美妙的景色,诗人陶醉了。

  花朵盛开的芳香馥郁,极目远眺的高台峙立,林木枝叶交错纵横,深池里鲤鱼欢快的嬉戏。此情此情都是自然为人们展示的自己神秘的一面,这样美不胜收的景色怎么能让作者不为之动容。

  诗的下半段意境有明显转折,从写景转到抒情,感情色彩也由原先的高兴陷入思考。想到这样美好的景色自己的好友阮侃不能销售到,不由得多了点淡淡的忧伤,但是嵇康在饮酒的同时,幻想出自己的友人就在身边,充分表达了诗人想要分享这份快乐的心情。

  诗人因为欣赏到山水而产生的快乐之情的背后,流露出的是莫名的爱上,给整首诗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这是嵇康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当时魏末时期诗人共同的感情。

  嵇康幽愤诗

  嵇康幽愤诗,是三国时期嵇康的作品,这首诗是嵇康因为吕安被诬陷的时候抒发自己愤愤不平所作的,道出了自己生平的忧郁,道出了这个世道的黑白颠倒。全诗鲜明的表明了嵇康自己的立场,他坚决反对司马氏的政治态度,要与这不公的社会斗争到底。

  《幽愤诗》是嵇康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嵇康个性和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在看这首诗的时候不得不先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这时候嵇康的好朋友吕安因为被兄长诬陷入狱。

  所以嵇康为了证明自己的兄弟是清白的,就说吕安的兄长才是罪魁祸首,但是当时的朝廷已经不是嵇康想的那样了,结果没想到把自己也赔进去了,但是嵇康没有因为这个怪罪吕安。

  这首诗就是在吕安被捕入狱后所做的,其实这首诗的产生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与诗人独特的个性有着极其相关的联系,我们知道魏国末期政治相当黑暗,在朝中正直的知识分子随时都有可能让小人拿去了性命。

  竹林七贤这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黑暗,才对为官生涯避而不提,而作为七人当中最有成就的嵇康他他要做一名斗士奋战在反对司马氏家族的第一线上。

  《幽愤诗》的写作虽然直接原因是吕安倍抓蒙受冤屈,但更深层的意思是作者处于被囚禁的特定环境,表达出的对这个世界的是非不分的愤怒之情,在这首诗中嵇康再一次表明了他拒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倔强态度。

  嵇康绝交书

  嵇康的这封绝交书是写给为司马氏做官的山涛的,作为竹林七贤,他们深深感受到司马氏统治的王朝昏庸,所以才决定一辈子不做官,追求的是更高尚德井生生活,但是作为自己的好友,首先打破了这个约定,是嵇康不能接受的。

  绝交书的开头就表明了自己和山源不同的立场,他认为山源没有羞愧之心,嵇康用先人的例子来启示山源,《与山源绝交书》本来是用作对山涛的做官邀请,是一封辞谢信,但是嵇康在文中表明了自己的意志。

  全文从论述处世大方向,到友情的小观点,嵇康责备对方做了对不起朋友的做法,表面上行文流畅,洋洋洒洒但是却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嵇康的文章风格有很重的时代印记。一方面受汉朝末期文人写作的大影响,文章的普遍言简透彻,另一方面士人多高傲,这种思想会渗透到文章中。

  受主观情绪影响大了之后,更多的是表达了嵇康对朋友的决定的不理解,和希望能唤醒朋友的心,不要被官场仕途迷惑了。

  从绝交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嵇康责备山涛不懂自己,但是这是说明嵇康不理解山涛的为人吗?山涛虽然没有嵇康那样的放荡不羁,但是他的中年持重,刚正不阿确是嵇康对他放心的表现。

  嵇康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就是对山涛的理解,嵇康的高洁放任,山涛的雅致庄严,都是对魏晋人物最好的全诗。

  嵇康托孤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

  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试图寻找乱世中的宁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其实已经是司马昭把握大权,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让竹林七贤的山涛出来做官,因为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来拉拢嵇康到朝廷中做官,嵇康很生气,认为当初的朋友算白交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如今随着山涛君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化为泡影,你走吧,去追随那尘世的荣华富贵,让我一个人坚守我们的乐土,让我一个人做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隐士,你走吧,我不怪你,只是偶尔想起和你一起经历过的往事,会让我为之动容。

  嵇康不但谴责了山涛,还批评了当时的司马集团,山涛知道嵇康为人正直,清高,对自己的责备也只是一种劝谏,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和嵇康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隐患,司马昭对嵇康的印象非常差。

  有人诬陷嵇康,在司马昭面前说坏话,司马昭就把嵇康抓来处死,临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山涛边哭边答应,决定要守护这个孩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山涛果然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他不怕司马昭把它当作和嵇康一起的人,把嵇康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

  嵇康之死

  嵇康的死是因为好朋友吕安的事,吕安的哥哥对自己的妻子不敬,吕发要告发哥哥,反倒被恶人先告状,结果吕安的哥哥没有得到任何惩罚,自己反而被关到狱中,嵇康看不下去了,他为吕安作证但是被诬陷,把自己也带进去了。随后司马昭下令杀了嵇康。

  关于嵇康的死,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竹林七贤中只有嵇康一个是被害死的,其他人都保全了性命,这嵇康的死有太多可疑的地方。

  第一,嵇康是曹魏宗亲,在魏国后期,司马氏统治着政权,要是不能被司马家族利用的一切势力,都随时有可能被杀害,中国政治的残酷无情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诸多政治力量此消彼涨的过程。可以说嵇康的老婆是曹氏家族让嵇康被害。

  第二,嵇康帮助朋友在常人看来是两肋插刀,但是在政治家眼里就变为了,嵇康早就不问政事,专心做一个铁匠,但是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所以就得出嵇康要谋反这个结论,再加上嵇康声望很高谋反所需的人马、兵器、号召力,嵇康都具备,所以统治者想要尽早除掉嵇康。

  第三,嵇康的自身原因让他难免一死,嵇康性格刚烈,有才识过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总有小人想要陷害这些正直的人,而嵇康的成就和洒脱就成了小人嫉妒的理由。

  第四,嵇康之所以最后落得被杀的命运,是因为他极力反对司马昭的政治统治,司马昭开始是想要重用嵇康的,但是嵇康不同意,每一次都不同意,那帝王自然不开心,我好心想和你分享我的成果,你多次拒绝是看不起我的意思咯。

  第五,嵇康必须死,原因是他呢可怕的号召力,在嵇康死之前三千太学学生一起为他求情,这影响力放到哪个朝代不是对帝王的威胁。

  • (0)
  • (0)
热门关键词:嵇康四弄, 嵇康, 野史秘闻,
图文
聚焦
  • 齐迹·2024 任贤齐演唱会-遵义站
  • 许茹芸“适合相爱的时辰”2024巡回演唱会-宁波站
  • 海来阿木“不如见一面”2024巡回演唱会-武汉站
  • 美国喜剧奇幻电影《神秘友友》6月15日中国内地上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字眼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 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做出处理。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