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汉编剧 汪海林专栏
年轻演员开始对“小鲜肉”形象感到羞愧甚至惶恐,连带着粉丝也有这种情绪,这是良性反应——说明只靠颜值、卖人设的明星,将不再是影视圈的宠儿了。
当今年两会期间,好几个委员点名批评了小鲜肉不敬业后,不断有小鲜肉的粉丝在各媒体平台上留言,问演艺圈前辈们说的是哪位小鲜肉,唯恐自家“爱豆”被这个已经污名化的词涵盖其中。甚至为了证明“爱豆”不是被委员点名批评的那类明星,不同“小鲜肉”的粉丝开始互相攻击。
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但其实这是个好现象——原来的所谓“小鲜肉”,现在唯恐别人叫他“小鲜肉”。而这个词今天被年轻的演艺明星避之不及,不是因为外界去污名化它,恰恰是有这个标签的人自己造成的。这才使得“小鲜肉”今天和“天价片酬”“耍大牌”“不尊重前辈”“演技差”捆绑在一起。这个形象是由他们自己的恶劣行为和社会议论综合在一起塑造起来的。
但今天,年轻演员开始对这种形象感到羞愧甚至惶恐了,连带着粉丝也有了这种情绪,这是一个良性的反应——说明只靠颜值、卖人设而没有好作品的明星,将不再是影视圈的宠儿了。已经成名的演员不愿意再背着这个略显龌龊的标签,至少说明他们还是有上进心和羞耻心的。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小鲜肉”+大IP这样的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此类影视剧不管是票房还是收视率的失败,都证实了这一点。影视创作是很复杂的,好莱坞各大影视制作公司有各种成熟模式,但也起起伏伏有成功和失败。成功的作品有其内在规律没错,金字塔顶尖的业内人士都在探索,但最核心的始终是故事——而绝对不是颜值,即便偶尔成为卖点,也绝不是最主要的。
颜值、造型或许短期内能吸引眼球,因为这些东西门槛低,但短期内大量复制就不行。比如《小时代》系列,故事本身薄弱,但通过浮夸的人物造型、所谓鲜明的人物形象,满足了一种城乡接合部的审美、小镇青年对都市生活的想象。尽管如此,这一系列在票房和舆论反馈上,还是呈现出了一种衰减。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技术门槛不高的情况下,消费小鲜肉这种模式,一定会衰减的。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字眼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
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