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数码·科技 > 浪潮 | 我不会不是第十三个公民 > 正文

浪潮 | 我不会不是第十三个公民

湖闹 2016-12-16 07:53:22

浪潮 | 我不会不是第十三个公民

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看完一遍觉得不过瘾,于是又看了第二遍。这部影片中有法制,但更多的是人性,一副众生相历然在目。

影片讲的是12名法制大学的学生家长,在模拟陪审法庭,案件是近期发生的还没有判决的一件杀人案。案件看似证据确凿,所有证据都指向富二代是杀人凶手,但主法官却觉得不对,于是这个案子一拖再拖,而那个主法官也是这12名学生家长中的一员。他有一句话说的极好:“天底下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所谓的百分之百,,都是我们四舍五入的结果,而真相,往往就在那点小事里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小事里头。”是啊,正像他所说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小事中。这也是我们和法官的区别,也是我们真正需要法治的地方。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影片中的富二代是有罪的,所有的证词都指向这一点,但是,正是由于我们公正的法制,还有一个谨慎的、明察秋毫的负责的法官,于是这个案子在法官休庭两次之后,水落石出。法官的怀疑何来?正是从看似完美的证词中,从“小事中”,用看似“吹毛求疵”的方法找到了证词和证人的漏洞,从而洗雪沉冤。

而我们,太容易相信常识和自己的眼睛,太容易被表象迷惑,所以我们需要法律和法官的公正的判断。于是,这个社会需要公正的法律和公正的法官,因为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于一个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正如其中一段台词所说:“我们现在是在一所法律大学的教室里面,为了一群将来有可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在讨论一桩谋杀案。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在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这事不该吹毛求疵?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不该吹毛求疵?往大了说,真就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法律是否公正,这事不该吹毛求疵?”这是一个法官的态度,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待法律的态度。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部影片展现了一副众生相。这其中的十二位公民,有学生、小卖部老板、保安、房地产商、卖保险的、老人、老北京出租车司机、医生、被误会而蹲过监狱的人、包租公和法院检察官。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素质。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不同角色的人对待这个“模拟法庭”的态度,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角色的人为人处世的不同方法。

表面来看,房地产商这个“有钱人”的角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高素质,对待案件理性的态度,谨慎的心态,对人的礼节,还有他在和人交流时专注的眼神和礼貌的微笑。而和他对比最强烈的便是老北京出租车司机,脾气暴躁,蛮不讲理,死守着传统的礼节而不知变通。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他的几次近乎于胡搅蛮缠的行为,数次无礼打断别人的说话甚至对其他人进行侮辱,欺软怕硬。基于此,我们可以把这十二公民大体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素质较高的上层社会的人,另一部分是小市民阶级。而他们对待这个案件的态度或者说方法同样不同:前一部分是真正用心的准备和讨论的,后一部分确是随随便便的糊弄过去;前一部分对案件进行法律上层面的理性分析,而后一部分更多的却是用人情和道德来覆盖法律。

然而,所有人都会有情感的爆发,一种不拘泥于群体身份的立场。不只是吐一吐苦水,道一道辛酸,而是每一个角色在爆发后几乎都会改变自己对于富二代“有罪”或“无罪”的态度。不同角色有不同人生,但相同的是,无论是光鲜亮丽还是衣衫褴褛,他们的背后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真正细节。性情、癖好、财产、观念,呈现出的结果与造成它们的原因相似相融,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影踪所击之处,值得一观。





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打赏我们吧。


湖闹(hunao_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湖闹

人气:0
更新:2016-12-16 07:53:22

湖闹 湖闹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