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阅读·文学 > 于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朗读 > 正文

于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朗读

语文周报 2017-01-07 08:34:10

于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朗读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相信爱情

作者/于丹


  我十来岁的时候,有那么三四年,爸爸在安徽工作,我跟妈妈住在北京。妈妈的名字里有一个“桂”字,生日正好比中秋晚一点。

  一年中秋,一位叔叔从合肥坐火车来北京,“哐当哐当”,抱着好多东西来我们家,说都是爸爸送给我们过节的。叔叔一走,娘儿俩就开始一样一样地拆包裹:烧鸡,点心,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最后,拿出一个高高的,装洋酒的那种纸盒子。


  我说:“爸爸给咱俩带酒啊?”伸手一抱,又特别轻。

  “要不,咱俩猜猜,盒子里装的啥?”

  娘儿俩就开始摇,只听见里面哗啦哗啦、细细碎碎的声音,像是存着一把沙。

  猜不着,打开吧。一看,哇,满满的是一枝桂花!

  原来爸爸爬到省委大院的桂树上,给妈妈砍了一枝桂花。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枝桂花的样子——没有花泥,爸爸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包脱脂棉,饱饱地蘸了水,一层一层裹住,再用保鲜膜缠上,最后用一个大塑料袋包好,稳稳地立在盒子里。


  在那个花枝中间,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蝇头小楷: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正是杜甫的《月夜》。



  

  那天,妈妈捧着卡片,什么话都没有说,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梢有一颗泪珠,忽闪忽闪,很久,“吧嗒”一下掉在卡片上。

  那个场景,那些细节,任时光过去多久,依然留在我的心里。而父母那日的花与诗,让我从小信任了人性与爱情。


  于是你惊觉,古人的每一字每一句,说出的都是千年之后你的此时此刻。“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总会有代代相传的明月,总会有生生不息的有情人,以相同的心境在重复着这些诗情。

  节庆的美好就是人心中有牵挂,于此时此刻,名正言顺地放下所有的忙碌,理直气壮地送出你的问候与牵挂。


  本文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于丹新书《有梦不觉人生寒》



(来自:蝴蝶为你朗读)




语文周报(ywzbgf)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语文周报

人气:0
更新:2017-01-07 08:34:10

语文周报 语文周报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