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这确实是某些人出国的原因之一。但是,小编想说,出国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哦。
咱们中国古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得不说,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真是精妙,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理科”地说就是,不能只掌握理论,还要注重实际操作。我们在书上、电视上或者网络上看到的言论,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有些认知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去体会。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你知道的只是一个圆,而你不了解的却是圆外的整个世界,苏格拉底说过:“我所知道的就是我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在知乎上看到@王诺诺小伙伴的经历:
一个叫@王诺诺的小伙伴上中学的时候看电视,主持人讲了一个段子:有个人去美国旅游,想上厕所了,到处问哪有 “WC”,居然没人能懂。主持人评论道: “WC”其实是厕所极其土鳖的译法,现在国外没人知道WC,就连 toilet都是过时的翻译,应当用bathroom替代。
当时主持人还为我们对基础设施的翻译水平感到担忧,因为马上就要开北京奥运会了,在歪果朋友面前丢脸可就丢大发了呀。
这个小伙伴当时深以为然。
后来小伙伴跟家人去美国旅游,他的爸爸问人“WC”在哪,被问的歪果仁果然一愣,他及时纠正爸爸是“bathroom”,歪果仁终于明白了。从此,这个小伙伴对“‘WC’土鳖,‘toilet’过时,‘bathroom’是正解”深信不疑。接着小伙伴去了温哥华读大学,在那里这一观念又得到加深。
再后来小伙伴去剑桥读研究生,他震惊地发现:英国的厕所上都印着“toilet”。嗯,这好像跟他的认知不太符啊……
但这个小伙伴依然深深得以为,就算“toilet”可以凭借腐国人的特立独行勉强过关,“WC”还是大逆不道的!
再再后来,小伙伴玩耍到了欧洲,他竟然发现那里每块厕所的门牌上都赫然印着“W.C”。这简直是世界观要崩塌的节奏啊!
小伙伴这时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坐井观天”了。
嗯,看到这里,小编也是不知道说什么了,小伙伴,你……
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30287#answer-15723316
Harvard(哈佛大学)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Enter to grow in wisdom / 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大概意思就是:出国,在智慧中成长;回国,造福社会、服务大众。
当然,这句话的口气有些大了,不过它确实道出了出国留学的真谛:见识更大的世界,得到自己真实、立体的感受,不再“坐井观天”,不再“人云亦云”。
我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概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不为求得“真理”,只为不再居一隅却仍自认真理在握。
留学资讯 | 专业介绍 | 申请故事 | 在线讲座
指南者留学(gh_45331072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