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调音师的印象还停留在那部2011年叱咤风云的法国悬疑短片《调音师》里。
在施坦威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并为此举办盛大的十周年庆典音乐会时,我终于得以见到调音师这一神秘职业的“真身”。
接受采访的是施坦威音乐会技师黄贵峰。庆典音乐会现场的五台钢琴中,有三台由他主要负责调音,这三台还是历史悠久的古钢琴:分别诞生于1884年的方钢琴、1836年厨房钢琴复刻版和1877年的瓦格纳钢琴。
仅仅是在上海的初步准备工作中,厨房钢琴的调音就整整花了十多个小时,方钢琴则是六、七个小时,而瓦格纳钢琴由于和现代钢琴比较接近,花了三个多小时。而之后三台钢琴长途跋涉从上海到北京,由于运输产生的振动、温湿度的差异,就需要再花费一倍的时间进行调整。
顺时针依次为:厨房钢琴、瓦格纳钢琴、方钢琴
调音究竟要调些什么,需要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呢?
在黄贵峰看来,调音就是一个挖掘钢琴潜力的过程,使钢琴发挥出最完美状态。
要达到完美状态,音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开始工作时,调音师首先会打开钢琴,使用专用的调音扳手和音叉,从基准音开始调音准,花一个多小时将音准调好。
调音扳手
音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保证音的稳定性。比如此次施坦威音乐会请来了演奏时激情澎湃的郎朗,黄贵峰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无论郎朗多用力“砸”,音准也能保持两小时以上。
郎朗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弦乐四重奏成员共同演奏门德尔松《d小调钢琴三重奏》
而能否达到最高的稳定性,就看调音师多年的功力了--这也是一般调音师和顶级调音师的最大区别。首先,调音师敲击琴键的力度要比弹奏者大;而更考验功力的,是操纵调音扳手的水平。
“调音,调的是声音的质量。”黄贵峰告诉我。除了音准、稳定性之外,给音乐会钢琴调音,还要注重声音的延长性,让琴声飘扬在整个音乐厅。
最后,就是调整了声音的色彩,这一点听来抽象,其实对演奏家而言非常重要。比如古典乐演奏家会要求钢琴音色比较温暖、具有歌唱性;而爵士大师则要求声音明亮透彻、带有金属感。如果是要进录音棚的话,就要求声音极为干净,不容许一点点杂音。
调音前,与演奏者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独具个人风格的音乐会艺术家们。因此,黄贵峰在调音前都会听他们的唱片,并尽量联系本人,听取他们对音色的要求。
此外,黄贵峰在调音前也会琢磨演奏家下键的力度,观看他们的演出视频,以保证钢琴音的稳定性。
郎朗与恩师加里·格拉夫曼教授演奏双钢琴曲目
“钢琴是有生命的。”黄贵峰这样说。这一说辞并非只出于热爱——就像人体有血液一样,钢琴有大约8%的含水量,且会随季节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和人一样,钢琴也会感冒,如果太冷或太干燥,声音就会嘶哑,而如果湿度太高,钢琴也会像着凉一样发不出声音。”
为了呵护如此敏感的钢琴,在调音时也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因素,细到常人想象不到。
比如地板。相同的钢琴,在不同地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果木地板比较硬,则声音较明亮,反之则比较沉。
再比如温湿度。必须在恒温恒湿的情况下,一架钢琴才有可能调得最准,“若调完马上下降十度,跑调是无疑的。”因此,在进行音乐会调琴时,黄贵峰一定会要求将现场灯光和空调调整至演出时状况,一方面保证22摄氏度的现场温度和50%的湿度,另一方面防止正式演出时因灯光照射或空调调整而影响钢琴的状况。
此外,钢琴所在演奏环境的结构、摆放的位置都会对声音的呈现造成影响,而运输或搬动造成的细微振动,同样在调音时要考虑到。
看过《调音师》后,我一心以为盲人当调音师会比较多,黄贵峰笑着Say No,虽然他也承认盲人的听觉确实会敏锐些。聊多了之后,才知道像“盲人当调音师”这样的“坊间传闻”实在有点多。
在钢琴18世纪初诞生于欧洲时,这种庞大而复杂的乐器只有贵族才拥有。因此,钢琴的调音师就是钢琴的制造者,亲自为贵族们调琴。随着钢琴越来越普及,才逐渐诞生的调音师这一职业。
现代钢琴的发明者: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
如今,单在中国,就有四千万琴童在学钢琴,注册在列的调音师有一万人,若按每台琴每年调一次计,每人每天要调十多台琴,缺口非常大。因此,现在中国九大音乐学院都开设有调音专业班。而十年前,仅南京音乐学院有调音专业。国外钢琴数量较少,依然以传统的师徒制为主,未进行批量的学校教育。
调音师一定会弹钢琴?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国内绝大多数调音师并不会。不过,黄贵峰认为,学过音乐、会演奏钢琴或其他乐器的,学习调音就会快很多,因为对音准较有概念。
“那我唱歌跑调得厉害,也能成为调音师吗?”我忍不住问。
“哈哈,其实没有问题,只要依靠后天的训练依然可以成为出色的调音师。当然,我现在唱歌不会跑调,因为对音高有一定概念,但我想我以前唱歌也肯定是跑调的。”
看来为了治疗自己的唱歌跑调症,也可以考虑去学学钢琴调音。
职人精神的代表:寿司之神
不过和大多数“手艺活”一样,成为优秀的调音师也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如果说日本的“职人精神”凝聚在毕生只为做好一块寿司上的话,在调音领域,这种精神就体现在花8小时动一根琴弦,调出一个原本花10秒就能调准的音,为的只是找到最完美的那个音色以及调音时的感觉。更不用说经年累月的“八小时”了。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品酒师拥有闻一闻就能得知葡萄酒的产地、葡萄品种的能力,俗称“红酒鼻子”;但你或许不知道,虽没有这样的说法,但在调音师中也存在着“钢琴耳朵”。
有一次,黄贵峰为一位钢琴家调琴,对方和开了个小玩笑,播放了一张CD,里面有同一个钢琴家用五台不同钢琴弹奏的同一首曲子,想考考他。当黄贵峰听完曲子后,立刻依次说出了五台钢琴的品牌和型号——这下轮到钢琴家目瞪口呆了。
在进入施坦威前的八年里,黄贵峰调了将近一万台不同品牌的钢琴,因此,无论欧洲还是日本制造的钢琴他都非常熟悉,听出品牌和型号对他来说并非难事。而之后在施坦威的工作经历,也让他一下就能分辨出施坦威钢琴的声音。
“如果你平常很认真去分辨,你会发现确实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钢琴结构不同、材料不同,不同品牌间制作工艺也不同,声音都会有差别。”黄贵峰说道,“比如施坦威的声音,就有点像钟声,轻敲时像夜莺歌唱,猛击时像打雷霹雳,两种声音差别很大,富有层次感。”
耳朵越磨越灵?这话不假。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话也话糙理不糙。由于长期过度用耳,调音师的耳朵会比一般人衰退得快。
“一般人到七八十岁才开始慢慢听力降低,我们从事这一行,差不多六十岁开始就下降了。”黄贵峰说。
黄贵峰在调本次音乐会使用的方钢琴
为保护耳朵,黄贵峰很少去迪厅、闹吧这样的场所,那些潮人们乐在其中的动感音乐,对他来说简直是灾难。“这个职业让我对声音特别敏感,那样嘈杂的声音我的耳朵受不了。”
戴耳机同样是大忌,“会破坏耳内细胞,导致听力下降。”
本文是Enjoy雅趣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公众号caixin-enjoy。
Mr.Why小提醒:本文是不是让你涨姿势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妨再涨一下,点击阅读原文,用一篇文章三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爵士乐的八大风格吧。
关注Enjoy雅趣 ID:caixin-enjoy
回复以下 序列号或 下划线词查看热门文章:
01.成为一名性感大叔的五件装备
02.真正懂西装的人都这样穿
03.你知道这些大牌logo里马的来头吗?
04.有些腹肌不必撕裂,是吃出来的
05.奥特莱斯如此便宜的真相
06.人人、射手关闭后,你需要的追剧网站
07.史上最全的咖啡知识:喝没喝过,都得了解!
08.伏特加已死?
09.日本最新设计的车库,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商
10.“爱情”是对女人的一种奴役
更多内容可移步Enjoy雅趣主页enjoy.caixin.com,新浪微博@Enjoy雅趣,或网易云阅读Enjoy雅趣频道。
投稿通道:enjoy@caixin.com
财新Enjoy雅趣(caixin-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