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乐途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来自东北的你,是否还记得那一节节绿色涂漆、黄带装饰的绿皮火车?如今,它将退出铁路的历史舞台。
东北人爱坐火车,尤其爱坐绿皮火车。
绿底色+黄带装饰——在上个世纪,绿皮火车是中国铁路的代表形象。混着金属和燃煤味儿的绿皮火车,在铁路还没有快速发展的年代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东北人的悲欢离合。
如今高铁、快速铁路迅速发展,绿皮火车在逐渐退出铁路舞台,将接力棒交给红皮空调车。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新旧交替,绿皮火车终将谢幕,成为历史。
对于那些拿着IPHONE、IPAD坐在高铁二等座上的80、90后来说,绿皮火车或许是有些陌生的。
你也许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牵着我们的手,坐上绿皮火车去探亲。在拥挤不堪的火车站,迎接每一次的离别与归来。逢年过节,这种车往往被打工回家的人们塞得满满的。
比起全列卧铺、干净明亮的红色车厢,古旧的绿色车厢显得有些脏乱。
车厢里弥漫着自带饭菜和煮鸡蛋的味道、直排式洗手间的味道、碗装泡面的味道、烟味、汗味……这些味道镶嵌在绿皮火车的每一个缝隙里,好像永远清除不掉。
车厢里坐椅裸着,没有椅罩,一边三个座,一边两个座,但不管是哪边,每两排中间必有一个小茶几,这是给旅客放东西用的。从第一节车厢走到第八节车厢,也是最后一节,每节车厢的设置差不多,车尾一个洗手间,边上一个热水炉,垃圾桶被一个垃圾袋替代。
整列车没有空调,车厢顶上除了行李架外,就是天花板上一排整齐的风扇了,每节车厢八个,一字排开,风扇扇叶只被几根稀稀疏疏的金属条固定。
绿皮火车逢站便停,不到400公里的路常常需要十几个小时。车窗可以打开,旅客可以把头伸出窗外,和世界亲近,迎接大自然的柔风,和煦的阳光。
火车慢吞吞的穿越在草原上、林海中,外面的风景在窗口退去:金色的农田,碧色的山影,偶尔会看到一条清流,波光粼粼,旁边是炊烟人家,或许也会有一群牛羊。这一刻,我们仿佛和泥土、山川、空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南方有油麻菜田,北方有麦田摇曳,沿途停靠在不知名的小镇,你甚至可以下去走走。
如果你饿了,就穿越几节车厢,去3号车厢接一碗泡方便面的开水。老式烧煤锅炉正勤劳的工作着,拧开水龙头,热腾腾的开水便哗啦啦的流进碗里。热水炉的水全是人工灌的,底部有个“小窗户”。 压着方便面盖子封一会儿,就可以品尝香喷喷的方便面了。
绿皮硬座里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像个菜市场。你能听见正宗东北味的拉家常、闲唠嗑、吹牛皮声音此起彼伏,整个车厢如同一台东北小品大联欢。
留心倾听,会发现周围人才辈出。投资家、评论员、技术员……在这个小小的绿皮车厢里,每个人都会向陌生人敞开心扉。
为孩子剥一个茶叶蛋的奶奶,嗓门儿浑厚的大叔,他们的身上自带朴实的气息,就连偶尔的粗俗也变得可爱。
卖小吃的阿姨推着车过来,车上是红茶绿茶矿泉水,香肠瓜子方便面。阿姨们常常是一副不耐烦脸,声音尖尖的,挎着旧旧的钱包,钱包里塞满了零钱。
绿皮车让人觉得温暖,它有一种超越一切的人情味。那种绿色已经深深印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里,它是历史的颜色,是生活的颜色。厚重,难忘,挥之不去。
电影把绿皮火车中的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天下无贼》里人性的纠结,比如《周渔的火车》里与梦中情人的邂逅,比如《全城热恋》里小方含着眼泪为爱出走。很难想象,如果换成高铁,这些浪漫,这些故事,是否还会有生存的空间。
还没来得及出手,还没来得及邂逅,还没来得及惆怅,车早已经发动了,等你回过味儿来,已经到目的地了。
正如爱情是光阴的故事,没有了光阴,也就没有了故事。
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持续不断“咣当咣当”的声响,陈旧的座椅,老式的茶水炉,咯吱咯吱的吊扇,歪歪扭扭的车厢号标志。这样缓慢的节奏里,包含着人生的韵致,时代的疼痛。
行驶缓慢的绿皮火车,有时让人焦急。但在正确的路上行走,终究也会到站。
- 想要添加我,请在公众号查找中输入lotourdaily
- 想要了解正确使用乐途君的方法,请回复“正确使用方法”
- 如果你喜欢本内容,欢迎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乐途旅游网(lotour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