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竞赛加分取消并没有意味着竞赛的落寞。一方面是不断减负的高中课改,另一方面是难度实打实的大学课程,高校对于学科竞赛的重视通过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来了个“曲线救国”。
在如今的政策大背景下,创知路孙雨辰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雅、领军计划双初审优秀)的经历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打动我的还有孙学长的那句话“努力不一定会有成果,但不努力只能骗自己。”
◆ ◆ ◆
四月下旬,帝都的空气已变得有些灼热,干爽中透着燥热的气息,一如四月的兰州。
若是夜间漫步燕园,天空清朗之时,间或可以数出夜空的几点星辰。此情此景,仿佛与我的高中景致合二为一,站在夜空之下,我有时甚至分不清哪里是燕园之景,哪里是附中的回忆。
高中,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鸿宇班”,这个以竞赛与高考成绩在全省首屈一指的班级,被赋予了“鸿宇”之名,正是寄托了“志若飞鸿,心将惊宇”的内涵。自入学之时,鸿宇班里就聚集了全省最优秀的一批学子。
而我在这样一个班级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既没有扎实的竞赛成绩,也没有在中考里傲人的名次,所依赖者,主要是比较踏实的练习和考试里稳定的成绩。
身在这样一个竞赛氛围浓厚的班级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到两门科目作为主攻的竞赛科目,即使你本身并没有在竞赛方面有任何偏向或者追求。
很多人希望能够争取拿到省级一等奖,努力冲刺省队,其他科目的竞赛则是考前略做准备,争取拿到省级二、三等奖。
正因为准备竞赛需要全面的知识储备,鸿宇班各门竞赛科目,特别是数理化的高考教学进度都会远远快于普通班级,基本可以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高中阶段的课本教学,余下时间则开展一些竞赛教学和准备。
因此,平衡高考与竞赛的关系就成了每个鸿宇班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对竞赛有突出能力和浓烈兴趣的同学会在竞赛的准备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其他科目都为竞赛科目让路;对竞赛感觉一般的同学则会以准备高考为主,兼顾竞赛。
◆ ◆ ◆
然而,这种平衡并不轻松。
高中阶段面临的选择很多,是不是要学竞赛,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在哪个科目上投入更多一些,这些问题时常会困扰大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都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合理判断,哪条路才是最适合我的,而不是一味地“随大流”。
我在高一时选择了数学、物理作为竞赛科目,然而在做题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选择了两科竞赛,不能完全集中精力,做竞赛题的效果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总是找不到做题的感觉,不能举一反三,始终难以领会一些题目的核心。
因此,我将重心放在了对高考科目的准备上,至于数学物理两门竞赛,我也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老师的进度每天做一些,并没有投入特别的时间,而对高考的各门练习题做得比较用心。
一年下来,谈及竞赛,我并没有优势,谈及平时考试,我却能凭借相对稳定靠前的名次获得大家的重视。
由于鸿宇班的考试在难度要求和题型分布上都和普通班级有明显差别,所以高一一年我们班的考试一直是单独命的题。高一一学年,我的班级名次一直在第五名到第十名之间,前十名的同学经常更换座次,然而我始终保有一席之地。
假如我当时也仿照大多数同学一样在竞赛中投入大把时间,结果可能是竞赛,高考两边都耽误了,这是我的个人情况。
果断而切实的选择是我们走好高中之路的第一步。其实这种选择的范围很宽,现在高中生的社团活动,各类课外比赛越发得多,希望大家都能看清楚,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别迷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中了。
◆ ◆ ◆
高中三年里,我有过两次明显的成绩下滑期。同时,我并不是一个可以在心态上调整特别快速的学生,所以每一次下滑,我都要经历漫长的努力才能回归并超越原有的状态。
第一次下滑是在高二上学期,经历了高一一年的成绩稳定,我便认为每次考试只要稍微用心便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名次,高一暑假,在参加竞赛培训之余,就只是匆匆完成了作业,有些敷衍了事的意味。
高二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就下滑到了班级15,年级60,这对我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尤其是在考试各门科目都暴露出了漏洞,尤以物理为甚。
成绩出来之后,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表示难以理解,屋漏偏又逢阴雨,在接下来的数学联赛中,我的发挥也很平常,堪堪拿了个二等奖,这两件事就让我和家长对自己是否适合竞赛班产生了怀疑。
于是,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我们一家就与班主任进行了一次交流,当时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班主任听说我有转到普通班的想法,说:别人想要转走我可以理解,然而我没有想到你也要离开。当然,我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到了普通班,我可以保证你一定会稳定在年级前十的,但是鸿宇班的高度和深度是普通班无法比拟的。
当晚,我静心回忆学习的历程,终于坚定了留在鸿宇班的信念。
接下来的半个月,是一段异常艰苦的时光。我选定一本高考参考书,夜夜挑灯努力,就吃透这一本书,不再浮躁,也没时间去质疑自己。期中考试并没有给我的成绩带来起色,但我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后来稳定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有句话叫:努力不一定有成果,但是不努力只能骗自己。我深有体会。
老师常跟我们说:学习这件事,是半点都糊弄不得的。一段时间的敷衍了事,甚至是一个基础概念上的松懈,都一定会有所反映,即使不一定是一个及时的反映,也一定会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困境。成绩的退步通常只是一个最明显的表现罢了。
所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路,不管你是处于高中的哪个阶段。
◆ ◆ ◆
第二次下滑是在高三下学期。高三上学期,我的状态是三年里最好的一段,七次考试始终稳定在年级前五,最后的综合排名位居年级第三,并因此有资格申报北大博雅与清华领军计划,申请在3月,没有出结果前,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然而到了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我变成了年级12,当时我并没有在意,然而接下来的三次模拟考试中,我的名次由二十多名下滑到了三十多名,这样的名次想进入一流名校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更令我惶恐的是,我每次考试的心态都没有太大波动,基本能够稳定发挥,并且每次考试出现问题的科目都不尽相同,可以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在发挥正常的情况下出现各种漏洞,这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体系产生了怀疑。
三年以来很少出现的知识漏洞在最后一学期里层出不穷,我仿佛面对大厦将倾而无从着手。后来,我在最后两个月开始咬紧牙关查缺补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做一套套模拟题,把每一套题里的每一个问题都自己琢磨或请教老师同学弄懂。
这样做尽管不能全面重构知识体系,但能在短时间内熟悉题型,提高成绩。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两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稳定在了年级二十名左右,这个成绩虽然有些危险,但还是很有希望的。
就在此时,北大博雅与清华领军计划的结果出炉,我极为幸运地获得了两个优秀资格,这就意味着我在两所学校都有至少30的加分,这成为了困境中的我最大的滋润与安慰。
◆ ◆ ◆
最后,我如愿来到燕园,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其中所经历的波折,和我在这些波折面前的恐慌和焦虑,和其他同学没有任何区别。
学习上的付出也不会立刻就表现为成绩的提高。所以就不要抱着“努力一个月,就能月考的时候拿到一个非常好看的成绩”这种想法啦。
同样的,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很可能,你在高考考场上的某个时刻感觉到灵感迸发,如有神助。就是因为你在两天前耐心地,细致地将一个小知识点总结归纳好,研究透彻了。
所以,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坚持努力,这是选择好方向之后的第二步。
努力,努力。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查看
现代版孟母三迁:从镇中心小学到北大
回复关键字查看干货:
中产阶级 | 孩奴 | 名校 | 孟母三迁
基础学科 | 法学 | 财经 | 面试攻略
博雅 | 领军 | 国科大 | 清北招生战
江苏高考 | 衡水中学 | 十一学校 | 丙卷
创知路教育帮(czlj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