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
广州军区部队是唯一有公开报道授予高级军士长的大军区级单位,整个大军区几十万部队,仅有1名一级军士长,12名二级军士长(原来的六级士官)。
九十年代刚执行士官制度时,全军第一批授予六级士官的高级士官共19名,以后的十几年间,全军部队的六级士官总数还没有超过100人。楼主在此也列举了一些现役的一级军士长。
本文图片介绍部分内容非“原文链接”所提供,小编尽可能为大家凑齐故事,但内容出自网络可能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出入,还请包涵!!
王忠心,第二炮兵96213部队70分队五班班长、一级军士长,1968年9月出生,1986年12月入伍,22年班长当的真精彩!!
1986年12月入伍,第二炮兵96213部队技术营测试一连控制技师,一级军士长。入伍25年来(截至2012年),王忠心心系使命、安心本职、扎根岗位、爱军精武,参加了多次实弹发射任务,参与完成了某型号导弹移交和某新型导弹武器的接受检测,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0年以来,连续10年被评为“旅技术骨干”,2次被评为“基地技术尖子”。2005年、2006年,连续2次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2010年,被评为“基地军事训练标兵”、“二炮十大优秀士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昌来,1978年入伍,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一级军士长,旁边的年轻军官为其儿子。
2008年6月,儿子王晨从潜艇学院毕业,和爸爸王昌来成了潜艇“同行”。
2011年6月,儿子王晨作为新装备人才,被调到爸爸王昌来所在的潜艇支队任鱼水雷部门长,成为了他的“顶头上司”。
儿子王晨刚上艇那天,爸爸王昌来麻利地给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下,弄得小王脸通红。
休息间隙,小王和老王商量说:“爸,咱下回别搞这么正式,好不?”没想到,老王严肃地回答:“必须的,我是在执行条令,在艇上我是你部下,不是你老子。”
老王1978年入伍,已在潜艇上工作了36年,是个超期服役的老兵,人称“鱼雷王”,被支队聘为教练室鱼水雷专业教练员。小王“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学历、有冲劲、有闯劲。在训练场上,父子俩有时互相“较劲”。
谢世海,1982年入伍,海军潜艇部队一级军士长,已累计出海超2000天,相当于在水下生活了五年。堪称“爷爷”级潜艇兵,潜艇上不管啥情况,没他不能处理。
截止2013年,该支队训练部门给谢世海粗略统计了一下:他当潜艇兵30年来,不算在海上执行演习、战备巡逻等任务,光是参加超过几十昼夜的远航训练就多达13次,累计出海2000多天,相当于在水下生活了5年多。
战友们说,就凭这数据,老谢在海军都绝对称得上是“爷爷”级的潜艇兵。
张承用,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现为某部落区观测连渭河舟桥班班长,一级军士长。
为给过往群众提供方便,张承用在舟桥班门口建立便民点,设置小凳和洗手池,免费提供茶水;他做了一个“便民箱”,用自备的气筒、胶水和锉刀帮助群众修补车辆轮胎,目前“便民箱”已更换了八个;当群众家的麦田着火,他奋不顾身去帮助灭火。2005年大年初一,一对老夫妇到华山烧香,回家途中不慎掉入渭河,张承用奋不顾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营救,成功把老人救上岸后,自己却昏迷了。从那以后,每年正月初一老两口不再去烧香拜神,而是到舟桥班看望张班长。33年来,他带领舟桥班抢救落水群众20余人,打捞不慎落水的拖拉机、摩托车等30余辆,为群众修理车辆3300余次。他所驻守的舟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便民桥”、“连心桥”。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是张承用最可贵的品质,在他的心中,守住了大桥就守住了渭洛两河沿岸人民的一切。2003年8月,渭河上游普降暴雨,渭南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渭河洪峰将于次日到达,必须在洪峰到达前将舟桥拆除。张承用心里清楚,如果舟桥不能准时拆除,渭河两岸数万顷农田将会被洪水吞噬;如果拆除的舟桥固定不住,数十吨重的舟桥顺水而下,将会撞毁下游的黄河铁路大桥。“开始拆除舟桥!”他现场指挥大家以最快速度分块拆除,但河水巨大的冲力将舟桥死死卡住,只听一声“跟我来”,张承用率先跳入水中,和大家一起奋战50分钟,终于顺利完成拆除任务。1992年夏天,渭河舟桥遭遇特大洪水袭击,张承用带领舟桥班战士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奋战6天5夜、130个小时;1998年,他们成功阻击渭河洪峰达7次,始终保持了舟桥的安全与稳固。
一级军士长娄飞:成为家乡征兵的形象大使。
在执行试验任务期间,该同志始终把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为某型导弹试验做出了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4次在比武中夺魁,先后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二等奖,被评为海军技术能手,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精武成才标兵”、“优秀士官”和“装备管理先进个人”。
电对潜艇而言,如同血液对人体一样重要。十多年来,娄飞同志以自觉践行“水下发射试验先锋”精神的模范行动,履行着一名电工技师的神圣职责。他不懈追求导弹发射试验事业,无论遇到多大风险、多大困难,完成任务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到试验任务中,对潜艇电线管路精熟于心,但却置自己安危于不顾,在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3次成功化解海上险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试验任务中,面对各种名利诱惑从不动摇,以艇队为家,以事业为重,先后取得2项革新成果,完成400多项次自修任务。
解放军陆军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一级军士长芮银超。
全身油污、头发花白、两手老茧,胳膊上满是星星点点的伤疤……第一次在机降场看到芮银超时,很难将这位满脸污垢的“邋遢”战士与官兵口中的“兵王”结合在一起。
从19岁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级军士长,从“小老板”变成“兵专家”,入伍25年来,芮银超只做了一件事:维护飞机。他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的直升机,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排除直升机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飞行2000多个场次。成为全军中为数不多的敢于外国专家叫板的军士长。
北空某场站一级军士长尹聚鸣,24年坚守三尺灶台 。
北空某场站一级军士长尹聚鸣,24年寒来暑往,他坚守三尺灶台,任两鬓悄悄染霜,从烧火做饭到电脑保障,样样了如指掌,被官兵尊称“灶王”;24年岁月沧桑,吃过他饭的数不清多少师长团长,他肩上的军衔也换成了三粗一细四道杠——这个士兵的最高荣誉谁不敬仰?24年时代变迁,他带出的20多个徒弟都已挑起大梁,“薪火相传是本分,”他说,“走前一定要传好空勤保障的接力棒!”
董井泉,某旅一级军士长,拥有电工、焊工等10多个专业的高级技工证书。低温缺氧致车辆患“高原病” 军士长听音修车。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灾区,许多车辆装备“水土不服”,患上了“高原病”。董井泉挺身而出,闻声知症结,手到除病根。经他检修过的300余台车辆,无一再犯“高原病”。因表现出色,董井泉被第二炮兵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入伍20多年来,董井泉勤于学习和研究。每次装备车辆出现故障,他都反复考证认真总结。他参与编写的《高原高寒地区特装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已成为旅新装备训练的培训教材。
坚守大山26年的一级军士长杨启银。
老兵那年走出山村参军入伍,走进另一座大山,开始对大山26年的坚守,对国的誓言。老兵表情要么是略带羞涩的笑,要么,一脸木然,那是大山对他的磨砺。老兵走过26年的山间小路,他熟悉一草一木的喘息声,和每一滴露珠的心里话。老兵守卫着国防工程藏在大山深处,老兵说我守卫的长城,在地下。老兵和他的战友们,那些一代代走进这山又走出这山的士兵,被称为“山底洞人”。老兵的已经浑身伤痛,巡山的时候甚至有一点佝偻的背,可脚下,从未停歇。老兵坚守大山26年,见证了从“干打垒”到“小洋房”的变迁,见证了国防工程迈向信息化的步履。老兵叫杨启银,老兵的话很少,坚守在山上的老兵心底里也歌声嘹亮!
王忠心,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技术营一级军士长。
入伍25年来(截至2012年),王忠心心系使命、安心本职、扎根岗位、爱军精武,参加了多次实弹发射任务,参与完成了某型号导弹移交和某新型导弹武器的接受检测,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0年以来,连续10年被评为“旅技术骨干”,2次被评为“基地技术尖子”。2005年、2006年,连续2次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2010年,被评为“基地军事训练标兵”、“二炮十大优秀士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赵子国,武警重庆总队后勤基地修理所班长,一级警士长,四川广元人。
3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彰显一名老兵的创新精神。2005年,针对油罐车加油装置只能单车加油这一问题,他带领技术革新小组大胆革新,变单车加油为群车加油,使改造后的装置同时能为4台车加油,从而使紧急情况下的油料保障实现了质的飞跃。2006年,针对当时木质登车架易腐烂不耐用且放置于车厢内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利用底盘与车厢之间的空间,研发了便于收放的铁质登车架,部队行动时拉出即可,既安全又快捷。2007年,针对部队远程机动时道路狭窄不易调头和转弯的实际,他组织人员连夜攻关,研发了一种能依托千斤顶使车辆快速原地调头的顶杆装置,驾驶员单人即可操作完成,极大提升了作战效能。近年来,他还成功改造了炊事拖车自动化装置、特种车辆修理设备等3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10多项在全总队或友邻单位得到推广。
400余名汽车修理人才,折射一名老兵的育人情怀。总队每年修理工培训,赵子国都担任教员,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看家本领。部分学兵对维修行业存在偏见、怕脏怕苦怕累思想严重,他反复谈心交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对这一行业的兴趣;修理理论十分复杂,枯燥无味,他自编了汽车结构与修理流程图解,并将关键词句用通俗的语言、绕口令的形式传教,使学兵在“快乐记忆法”中得到收获;实际操作环节,他将自己的一套“望、闻、听、摸”绝招,一条条、一项项、一遍遍演示,让学兵熟练掌握修理技术。至今,他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汽车修理人才400余名,300余名在汽修行业发挥着“酵母”作用, 50余名退伍后受聘于地方修理厂、4S店担任技师或部门经理。
某巡逻大队“韶关”舰一级军士长关红云
本帖列举的一级军士长中有来自陆军、空军、海军,也有来自武警、二炮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二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兵王”的内涵,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所作的贡献,铭记全体中国军人所做的贡献!!
===============================
本文转自[铁血社区],更多回复内容可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查看!定期收看,请点击上方“铁血网”关注铁血网微信公众号!
铁血网(tiexueju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