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时事·城市 > 塞瓦斯托波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 正文

塞瓦斯托波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俄罗斯小报 2017-02-28 09:12:51

塞瓦斯托波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要了解一座城市,得先了解它的符号。塞瓦斯托波尔的城徽很能说明它的历史。

这个城徽上有三个简单符号,最容易辨认的五角星是苏联时期留下来的“苏联英雄”勋章。这是苏联最高等级的勋章。塞瓦斯托波尔是二战期间苏联13座“英雄城市”之一。其次是代表胜利和光荣的月桂枝。左边,则是克里米亚战争纪念碑。1854-1856年的战争期间,弱小的沙俄海军舰队在面临英法海军进攻的时候,在那个纪念碑一带的港口海域里凿沉了自己的主要船只,以封堵港口,避免敌人舰队驶入。这是一个俄罗斯人看起来觉得非常悲壮的故事。

从维基百科上弄来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口西端全景图。左上角可以看见两条防波堤挡出来自黑海的波涛,右端则可以看见出现在城徽上的克里米亚战争纪念碑。

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卫星图。在西边的两道防波堤内,整个港口可以分为塞瓦斯托波尔主海湾和中部向南的南湾。两个海湾都停满了黑海舰队的军舰。途中可以看见海湾蜂腰部的两条白色虚线,这是从塞港市中心开往北部海岸渡轮的航线。在1854年开始的、为期11个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当中,黑海舰队的主要舰艇自沉于这两道白色虚线之间。


塞瓦斯托波尔建城已经有2000年。但是它最清晰的历史记忆,是克里米亚战争和二战这两场战争。


塞瓦斯托波尔中心区的纳西莫夫广场。这张照片里分别出现了代表塞港历史记忆的三个符号。分别是位于中间的纳西莫夫海军上将雕塑、位于左边的二战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纪念碑以及位于右边的二战苏联“英雄城市”纪念墙(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类似于中国牌坊这样的东西)

这就是那个白色的“英雄城市”纪念墙。最明显的标志是“苏联英雄”勋章和列宁勋章。照片可能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头像什么的,未曾详细调查。


塞瓦斯托波尔在古希腊时期曾经是个城邦。后来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进而受到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统治),一度也曾经被匈奴人以及基辅罗斯占领。接下来落到蒙古人手中,成为克里米亚汗国的一部分,直到1783年被沙皇俄国吞并,沙俄的继承者苏联在1954年向这座城市和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300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宣布将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克兰。身为乌克兰人的赫鲁晓夫此举是否有私心,那不好说。不过俄罗斯流行的说法是“赫鲁晓夫同志喝醉了”,可以反映出老毛子某些人的真实心态。总之克里米亚从那时候起归属乌克兰,种下了身份归属与法律归属两者矛盾的争端。


至于塞瓦斯托波尔,它本身作为苏联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则一直受到来自莫斯科的直接管辖。直到1978年才划归已经并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州。1991年乌克兰独立,俄罗斯打落门牙肚里咽,承认了克里米亚半岛是乌克兰的领土。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全民公决”。最后的结果显示,“98%”的投票者决定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俄罗斯随即接受了公投结果,并给予了塞瓦斯托波尔“联邦城市”的特殊地位。全俄只有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塞瓦斯托波尔这三座“联邦城市”,其地位大致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对于一座人口只有38万的城市来说,其地位十分特殊。


至于地位为什么如此特殊,这跟塞瓦斯托波尔本身是黑海舰队军港所在地有关。而黑海舰队为什么选择了这座城市作为自己的司令部和港口,原因在于克里米亚半岛之于整个黑海的地理位置。在距离塞瓦斯托波尔市约80公里的雅尔塔,当地人曾经指着黑海的南方对我说:“这里距离土耳其海岸只有300公里。”


塞瓦斯托波尔距离乌克兰港口敖德萨、罗马尼亚港口康斯坦察、俄罗斯黑海军港新罗西斯克、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300到600公里之间。最远距离是格鲁吉亚港口巴统,也不过730公里。这就是塞瓦斯托波尔的价值。黑海舰队的舰船甚至不需要开足马力,只需要用18节的巡航速度,在24小时之内就能够抵达黑海海岸的任意一个地点。

塞瓦斯托波尔的地理价值在这张卫星图当中一眼可见。相比之下,失去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一度在新罗西斯克大兴土木,准备将其作为黑海舰队的主要港口。但是新罗西斯克的地理位置以及港口条件比塞瓦斯托波尔实在相差太远了。


换言之,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在有充分后勤和实力保障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整个黑海。这是塞瓦斯托波尔300年来所有幸运和不幸的历史根源所在。

一个月前,我结束了在基辅的采访,按照领导指示,直奔直奔塞瓦斯托波尔。

克里米亚“公投”之后,从基辅前往半岛的空中和海上交通已经断绝。我从基辅前往塞瓦斯托波尔,不得不自莫斯科转机。因为护照上有乌克兰的记者签证,进入俄罗斯海关的时候还被小小地刁难了一下。莫斯科没有直达塞瓦斯托波尔的航班。飞机必须在克里米亚共和国首都辛菲罗波尔降落,然后找到当地的一辆出租车才能把我带到想要去的城市。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用掉了一整个白天的时间。早上10点钟左右离开基辅前往机场,到达辛菲罗波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辛菲罗波尔距离塞瓦斯托波尔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司机在完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以120公里的速度在破旧的公路上行驶,路上遍地的长距离刹车痕迹让人心惊胆战。

夜间的塞瓦斯托波尔,城市灯火不明,像一个寂静的小镇。


清晨起来,在市中心走了走,所遇超乎想象。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遍地都是军人,以及无所不在的俄罗斯国旗。

黑海舰队的宪兵(Military Police)向我展示他们带有俄罗斯国旗的袖标。这里特别说一点。苏联时期对于“警察”的用词很有讲究,不像西方人这样称为“police”,而是称为“militia",翻译过来叫做“民警”,并不是“人民警察”的意思,而是表示本国不是警察国家,并没有专职警察,只有由普通人以平民身份暂时承担警察的作用。至于是不是真的 “民警”,历史可以证明。有些不明就里的翻译者曾经把“militia”翻译成为“民兵”,在苏联语境里是错误的。苏联解体之后,“militia"这个词语一直在部分前苏联国家沿用,其中包括俄罗斯。直到2013年,俄罗斯才全部将 “militia”改成了“police”。但是在乌克兰,仍旧是用“militia"。

塞瓦斯托波尔的二战纪念碑。长明火和雕塑是必须的。纪念碑上刻有整个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期间的功勋英雄部队和单位名称。有四个少年军校的年轻士兵在站岗。

列队换岗的少年军校战士,身穿二战时期的苏联海军军装。

呃,需要承认,制服诱惑和萝莉两者相加,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的雕塑。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西莫夫1802年出生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1815年进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1827年在与土耳其的纳瓦里诺海战当中以熟练的操炮技术震慑对手,一战成名。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纳西莫夫在锡诺普海战中歼灭了一支土耳其舰队,名震黑海。但是由于此战,随后招来了英法海军。1854年秋天,塞瓦斯托波尔陷入重围。1855年6月30日,纳西莫夫在马拉霍夫岗战斗中被子弹击中身亡。9月,塞瓦斯托波尔全城陷落。

纳西莫夫死后被追授海军上将军衔,从此成为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神。1944年苏联特地设立纳西莫夫勋章,奖励作战当中有突出战绩的海军指战员以及相关非军事人员。专门提一下,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许多历史博物馆,常常能够看到老师带着小学生参观和讲解。军人也是拜访各种博物馆的常客。这一点在塞瓦斯托波尔也不例外。纳西莫夫雕像前,一群学生正在参观整个广场和雕塑。

在雕像前,一位来自莫斯科的游客对我说:“纳西莫夫将军为俄罗斯守卫了这座城市。它是俄罗斯的!”这位老人生怕我听不懂,靠近了大声说:“俄-罗-斯-的!”这让我从心底里又生出一份寒意。他们果然非常理直气壮,几乎到了无耻的地步。后来到了莫斯科,两位接受我采访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在理论高度上总结了克里米亚半岛“回归”俄罗斯的必然性,那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民族国家”的重建过程当中。俄罗斯正在从一个多民族帝国转变为民族国家。其中一位甚至说,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的分离以及东乌克兰的战火,有助于乌克兰加速构建其民族认同。

是的,你们也许在描述一个看似客观的趋势。但是你们的目的,无非是为本国所扮演的角色寻找一种合理性解释罢了。

刚刚跟这位来自莫斯科的游客说了几句,二战纪念碑前的广场开始了一场好戏。一场活动开始举办,来了许多拿着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记者,一支海军仪仗队,好几个海军高级军官。原来下午这里要举办一场军事电影节的开幕式。接下来就是看图讲故事了:

扛着俄罗斯三色旗和圣安德烈海军旗的海军仪仗队,手里提着SKS自动步枪,或者检阅指挥刀

俄罗斯海军两代海军少将之间的对话。左边这位已经退役,穿着的制服是苏联解体前后的海军制服。右边这位是现役海军少将,穿着的自然是现役军服。


在检阅之前,每个人手里先拿着一支红玫瑰,在二战纪念碑的长明火前给烈士敬献鲜花。然后是奏国歌,检阅。整个过程当中没有一句废话。检阅完毕,收工了。居然没有领导讲话。

检阅现场。我被挡在警戒线以外,拍出来就这个效果了。现场领略老毛子部队的检阅,受到气场影响,还是很有感触了。一面是心底里对这个战斗种族的尚武精神以及暴力美学感到佩服,一面则是对他们侵略成性,简单粗暴发自内心地警惕。


在围观俄罗斯海军仪仗队检阅的时候,有一个俄罗斯姑娘突然冲过来用汉语问:“你来自中国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她很高兴地说:“我在中国呆过,我在大连!”


突然间遇到一位说汉语的年轻小妞儿,在一个基本连英语都听不到遑论汉语的地方,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一种文化震撼。我没有反应过来。她接着问我,你来自哪儿?


——哦,我来自北京。


——你来旅游吗?


……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就听她继续说道:“我在大连,从前在那里跳舞!”


我更加惊愕了。然后就听她说:“再会啦!”接着就像一场风一样,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和我同行的摄影记者调侃说:“你应该说,请她吃晚饭啦!”


是啊,有点遗憾。


后来我在莫斯科没有错过类似机会。


检阅仪式结束。一位在海滨招揽旅游生意的当地人用简单的英语、计算器和旅游项目广告牌跟我们交流,问我们去不去“坐船看军舰”。两个人只要300卢布,按照1:7卢布的牌价,这个旅游产品真够便宜,还保证在海湾里肯定转够30分钟。塞瓦斯托波尔海湾里到处是军舰,远远就可以看见。能够坐船靠近拍照,这真是瞌睡遇着枕头,正中梦秋下怀。


左边是游览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旅游船。右边是旅游船为了招揽顾客画出的线路图。线路图把地图顺时针旋转了90度,告诉你军港里你可以看到哪几艘军舰,以及可能看到的海军设施。


前面说过,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分为主海湾和南湾两个部分。由于西方的制裁,西方通往克里米亚的民用船舶已经全部停开。游客数量也大幅度降低,西方几乎没有游客来访。两个海湾里极其空旷安静。旅游船有两层,至少可以容纳20名游客。现在加上我们,只不过四个人。船主百无聊赖,干脆慢悠悠地开着船,从南湾晃到主海湾,整个过程居然用了45分钟。黑海舰队的舰艇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我本人一台单反,摄影记者两台单反,从一开始就咔嚓咔嚓拍个不停。最后根据现场情况来看,大致是拍到了两艘反潜驱逐舰,若干艘导弹护卫舰、轻型护卫舰、导弹艇、扫雷艇、登陆舰、运输船,以及一艘“基洛”级潜艇。可惜,我自己最想看到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以及“现代”级驱逐舰是一艘也没有见到。


镜头里的黑海舰队,几乎全部是苏联解体前下水的老旧舰艇。大部分舰艇从外表上来看保养还不错。但是似乎在安全管理上非常松懈,一切任由拍摄。后来在网上,我甚至找到了黑海舰队驻塞瓦斯托波尔所有军舰的图片、舷号、服役历史、技术参数。


不过,从塞瓦斯托波尔港口的地形来说,黑海舰队要保密并不容易。港口地形有些类似峡湾,两边都是高地。站在高地上,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在到达塞瓦斯托波尔的第三天,我沿着南湾走了半圈,把旅游船所没有到达的南湾底部看了一道,所有当时没有拍到的舰艇全部拍到了,甚至包括两艘老旧的潜艇也没有躲过我的镜头。要是我时间再多一点,沿着主海湾周围的高地走一圈,谅必也没有哪个人会出来阻止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在苏联时期,进入塞瓦斯托波尔需要持特别通行证,我想很可能是类似中国边防证这样的东西。


下面便来看看军港里到底有什么货色吧!

开往军港之前,先从这座克里米亚战争纪念碑前走过,想象一下风帆时代与蒸汽战舰交替的岁月里,将一整支舰队凿沉在这一带那种破釜沉舟的气概。


接下来便是拍摄到的黑海舰队主力舰艇,舷号713、810两艘军舰是主力,可惜已经老旧,年龄比梦秋还大,让人感觉到整个黑海舰队还活在苏联时代:

1989年服役的反潜轻型护卫舰Povorino号,格里沙级三型


1979年服役的导弹护卫舰Pitlivy号,克里瓦克级二型

1990年服役的Alrosa号,基洛级877型,黑海舰队目前最先进的潜艇,应该只有一艘。不知道把指挥塔附近的围壳打开是打算干啥。没有进船坞,所以我个人猜测是一次比较重要的维护检修。


1978年服役,导弹护卫舰Ladny号,克里瓦克级

1976年服役轻型导弹护卫舰Shtil号, 纳努契卡级三型

1974年服役的反潜驱逐舰刻赤号,卡拉级。有些人也将其称为巡洋舰。刻赤号一度曾经是黑海舰队的旗舰,现在也是黑海舰队的主力舰艇之一。梦秋是个脸盲,未经仔细查看顺手将其归为现代级驱逐舰,放到微博上,闹了个笑话。

1990年服役的大型两栖登陆舰Azov号,蟾蜍级。

1969年服役的大型反潜驱逐舰Smetlivy号,卡辛级。

老式潜艇,懒得去查什么级别的了。有意思的是相关网站上把它称为“大型充电站”,不明觉厉。

这艘军舰老旧得厉害,也懒得去判断它的型号了。不过舷侧的蓝黄两色引人注目。它很可能是一艘乌克兰海军军舰,在克里米亚“公投”之后,留在了塞瓦斯托波尔。危机之前,1.5万人的乌克兰海军当中有大约1.2万人驻扎在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克里米亚的绝大部分海军军人在刚刚被任命为乌海军司令的别列佐夫斯基少将的带领下投向俄罗斯。别列佐夫斯基现在是俄黑海舰队副司令。乌克兰61艘海军舰艇当中有51艘投向俄罗斯。在今年4月中旬,俄罗斯与乌克兰一度达成协议,归还了一部分乌海军军舰。后面因顿巴斯地区爆发冲突,俄海军中止了归还军舰的行为。


我在当地采访了一个乌克兰前海军上校。他在危机前一年退役,很庆幸自己没有继续留在军队当中,否则就会面临军人的两难选择。他的大多数前战友都选择了投向俄罗斯,这位前海军上校在后来的公投当中也投了赞成票。他跟我说,在当地的乌克兰海军学校里面,有几个来自非洲国家的海军军官正在进修。危机发生之后,他们选择留下来,现在接受的是俄罗斯的海军教育了。


关于乌克兰驻克里米亚海军军人为什么大量投向俄罗斯,当地海军军官学校的一位文职女教员对我说,这是因为这些海军军人大部分是克里米亚。如果不投向俄罗斯,就得离开克里米亚跑到敖德萨去。这也算是为乌克兰海军的“变节”行为找了一个算是合理的借口吧。这位文职女教员的丈夫也是乌克兰海军军官,他也宣示效忠俄罗斯了。

最后这艘舷号311的军舰,上面既看不见圣安德烈海军旗,也看不见任何国籍标志。就请大拿们来帮我判断其型号和归属吧。

俄罗斯小报(RussianNEWS)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