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共党员朱善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朱善利教授2015年9月15日因病离世,享年61岁。老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朱教授名“善利”,具大善情怀与利民学识,一生可谓真正“上善若水”,“善利万物”。朱教授千古!
吴志攀常务副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悼念朱善利教授:
“万里霜露凝血泪,阵阵秋风奏哀鸣”
朱老师不负北大人之荣誉与责任、常怀北大之兼容并包和独立精神,并身体力行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胸纳万物、包容天下的情怀。朱老师素有古君子谦谦之风,是北大人的典范!尊敬的朱老师,北大以您为豪,北大人以您为荣!噩耗传来,燕园失色,师生同悲。
朱老师的离去,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五湖四海,闻者无不悲戚;远近千里,悼者纷至沓来。朱老师虽去,但精神永驻、师魂不朽,老师之道德与文章,必著在简册、昭如日月!
厉以宁先生、何玉春老师悼念学生朱善利:
师生情深,随我读完学士、硕士、博士,勤奋钻研,人才难得;
兄弟相待,同心讨论院事、校事、国事,离去何早,泪水难收。
悼念朱善利同学
厉以宁 何玉春
敬挽
【悼念•光华】
朱老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带头人和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他爱岗敬业,学科设置,亲力亲为;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不谋权,不争利,生活节俭,两袖清风,为北京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建设,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蔡洪滨院长:
朱老师是一个彻底的光华人。作为学院的初创者之一,朱老师的一生都和光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光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朱老师的脚步,心血和贡献。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学术严谨认真,教书一丝不苟,对学生关心备至,为学院工作呕心沥血。朱老师是光华教师的楷模,是北大人的优秀代表。在学院三十年的时候,朱老师如此匆匆的离开了我们,天妒英才,痛何以堪!
曹凤岐教授:
惊闻善利驾鹤去,
痛惜年轻好悲伤。
讲经课堂堪精彩,
关爱学生获赞扬。
谦和为人无杂念,
坦荡胸襟有阳光。
人生无论长与短,
道德文章百世芳。
刘力教授:
善利老师正直严谨,心胸坦荡,学术造诣深厚,一心献身学术与教学。85年底86年初我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是朱老师亲赴当时的北京钢铁学院了解情况,完成正式调入工作的。回想当时,恍如昨日,我们虽是北大的同级学生(他经济、我物理),但朱老师始终是我敬仰和学习的兄长和同事。昨晚惊闻噩耗,不胜唏嘘。真是天妒英才啊。愿善利一路走好,他的精神和为人将永远为我们铭记!
李东教授:
十年前,善利是学院常务副院长,在推动全院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信息系统系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犹记他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心建立大会上发言。感谢你善利,我的好兄长。我们永远怀念你。
王立彦教授:
心如珠穆命却非:悼朱善利教授 ---- 善利兄走了!今天上午告别仪式看到了他的最后,沧然!9月15日那天我在山西,很晚返京,从微信群看到朱善利教授逝世的信息,震惊!同为50后、77级,你走得过于早了!回想起,我们同年加入北大经济管理系任教,曾经同住筒子楼,一起为青年教师争取改善住房条件去办公楼与校长对谈、一起夜半三角地面对1980年代多次政治风波、一起赴云南边陲为农村脱贫调研、一起上西藏高原为藏区小学校揭牌“博雅图书室”,一起……我知道,善利的学术心气儿很高,却奈何,撒手人寰这么急!常言战士壮志未酬,学者又何尝不是?!
龚六堂教授:
我见了朱老师最后一面,最后还在为教学、学生、科研项目操心,我和他讲学院、系里都安排好了,朱老师点头了。满眶泪水哀悼朱老师!
周长辉教授:
今夕竟无月,殇是殁英年。
西风如缕相忆,秋景旧曾谙。
遥想当年初识,难得潘安俊骨,风度好翩翩。
更用经纶手,为我指长安。
十三载,同稷下,共燕园。
一泓昆水应鉴,君子自谦谦。
怅恨天公错爱,空教三千桃李,泪眼向天瞻。
青鸟衔雲去,一片落淮南。
陈玉宇教授:
从我2003年来光华,朱老师是学院走向成熟的开创者和领导骨干。朱老师2010年开始任北大光华学术委员会主席。他的公正,正直,无私,古君子之风,有口皆碑。
刘俏教授:
朱老师给我的印象比文中照片要温和亲切......是师辈,但一直以同事处,朱老师正直豁达,是晚辈学人的榜样。事实上内心美好的人,会让周围世界也变得美好。朱老师这一代学者,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担当,虽受限于时代的制肘,但他们扎根于中国现实,以思想和智慧推动着时代向前走,彰显着只向知识和真理低头的精神。这个世界唯一能打败时间的是精神!
【悼念•学友】:
朱老师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治学严谨,论皆有据,引必有征;他待人和善,为人正直,不以权位尊卑待人,不以富贵功利接物。他曾说:“经济讲求经世济民,但是第一步,是要好好做人。”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
朱教授是我尊敬的师长,对我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顺利完博士后研究提供了宝贵帮助,我对他特别敬重和感激。早在上大学时,我就学习过他编著的经济学教材。2008年有幸认识后,朱教授从诸多方面给予我鼓励支持。他学养深厚,师德崇高,上善若水,经世济民,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建发展,为我国经济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逝世,是国家和北大的巨大损失,是经济学界的巨大损失,是我们晚学后进的巨大损失。
孙来祥(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经济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善利:
我和光华管理学院的不解之缘,
起因于八十年代初与你的相识和你的引荐。
在我们共事的七年中,
你一直是我这个小弟的稳重的大哥和真诚、正直的样板。
在我二十余年的海外游学生涯里,
你一直是替光华学院系住我这只风筝的线。
多少同学、同事、和学生,
有同我一样的感动和思念。
多少同学、同事、和学生,
得到过你“及时雨”般的沐浴和浇灌。
你给我们的太多了,留给自己的太少了,
你太累了,好好安息吧,善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罗雨泽:
十四年前,尚在东北,欲考北大,怀忐忑之心,电话恩师。彼时,恩师已声名远播,列北大名师。然对无名后辈,恩师无丝毫倨傲漠视,耐心推荐备考书籍教材。恩师之儒雅亲善坚定吾报考之心。一年苦读,终入久慕之府,深结师徒之缘。恩师言传身教,悉授为学之法。恩师为补贴我生活之用,荐我做助研助教。恩师为人恭谦,治学严谨,自认为短于计量工具,邀玉宇教授共辅导吾。
四年时光,瞬然而逝。然师徒之谊,并未随吾离校而止。虽有九载有余,恩师无不牵挂于我,关怀鼓励从未有止。北大严管时回校,恩师步行至南门亲迎。恩师爱我勤奋好学,力荐我去理想之平台。恩师与世无争,公正刚直,是故虽请辞领导职务,亦极得爱戴尊崇。论及人品,无不有交口称赞者也。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蒲坚:
惊闻朱善利教授突然仙逝,不胜悲痛,谨致以沉痛的哀悼!朱善利教授在经济学领域论著颇丰,影响广泛,唯真唯实学界独树一帜;执着治学,思想深邃,诲人不倦培育桃李满园。朱善利教授的仙逝是我国经济学界、教育界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永远缅怀先生。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
惊悉善利学兄别我们而去,心情万分悲痛!
因在国外出访,无法赶回北京送别善利学兄,甚感痛心。在此谨对朱善利教授表示沉痛悼念!请转告学兄亲属及厉以宁老师、师母节哀!
【悼念•学术】
朱老师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的一生。朱老师不慕名利,心无旁骛,专注学术研究,寒暑假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朱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可,多项成果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2005年被评为“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因其在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朱老师被收录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澳洲和太平洋地区人物传记辞典》。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
朱善利教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在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要素市场构建与城乡一体化等领域著述颇丰,且积极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曾多次与朱教授一同随全国政协赴各地调研。朱教授为人正直平和、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
对外经济贸易国际商学院王永贵院长携全体教职员工:
朱善利教授在价格与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领域的突出建树,值得学习和借鉴。在城乡一体化、林权改革、林下经济及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惠及民生,备受尊重。朱善利教授的逝世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对朱善利教授的逝世,谨表最沉痛的哀悼。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院院长、校经济研究所所长罗知颂教授:
我与善利自1982年在北大相识,33载一直保持着真挚的友谊和学术联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北京还是桂林,总能从他的言谈中得到精神的力量。去年我因脑梗住院治疗,他还打来电话慰问。谈及退休的打算,他还劝慰我从长计议,退下来之后开开心心做些自己喜欢的学术工作和慈善事业。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善利胸襟坦诚,正直公平,宽容厚道,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走在我们的前面,天妒英才!天妒英才!
中国行为法学会并田明海副会长:
惊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朱善利教授因病逝世,我会全体同仁深感悲恸!朱善利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经济界的重大损失,在此,我会全体同仁向朱善利教授致以沉痛悼念,也向朱善利教授的家属表达诚挚的慰问,望节哀珍重。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孔繁敏教授:
说起和善利教授的渊源,是从我1979年考入北大经济系时开始的。当时年龄还小,对77、78级学长一片敬仰之情。1987年,我留校后几经周转,搬到三角地筒子楼16楼312安身。那时,善利师兄一家三口也在16楼二楼中间一间稍大的房子里住着。那几年是我们交往最多的日子。我们两家,加上同住16楼的英语系俞敏洪、王强等,图书馆系的高德老师,大家经常一起聚餐。虽然是身居斗室,楼道煤油炉、煤气罐做饭,大家心里明亮,其乐融融。2001年我回光华任教,不管他是领导还是教授,我一直敬重他。何小锋师兄在追悼文字里说,“凡事有他在,我心里就踏实。”这也是我的感受。仆闻噩耗,一直沉浸在痛惜情绪里。师兄,您安息吧!
【悼念•学子】
朱老师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朱老师将毕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鞠躬尽瘁,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兢兢业业。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错过一次辅导,即使在手术前,也坚持上完最后一堂课而推迟手术时间。朱老师的辛苦付出,换得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五湖四海,活跃在教学、科研、政府、实业、金融等各个战线上。
02级应用经济学系硕博连读班罗凯并全体同学:
朱老师的《微观经济学》是我考研和读研时的经典教材,是跨世纪教改成果示范教材,我几乎能背下来!他讲授的《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是那么的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数理杼机、图文并茂,是我所就读的产业经济学专业最重要也是最难讲的一门课程。
朱老师任学院常务副院长的那几年,正是光华在全国率先启动海外主流经济学管理学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发展时刻,在厉老师的办院思想指引下,主持工作的他,要面对比其他兄弟学院繁杂困难得多的局面,要处理难以置信的困难和矛盾,甚至要面对可能不同时期来自不同方面的很多质疑、批评、混乱和责骂,朱老师用他那瘦削的双肩都扛下来了!
在学院经历结构转型和向卓越萃变的跃升过程中,在需要为首的人当中有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朱老师不恋权、不叫屈,以修竹低垂之高雅身姿,笑对那一季狂暴之劲风!使我们乃至很多其他教过我们的老师都不禁为他的做人品格和气节而深深的敬佩!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深圳05MBA全体同学:
在一个精致的利已主义群体环伺的氛围里,还能保持公正、正直、无私的古君子之风,大度不争,这需要多么安静的内心和所秉承价值观的坚毅。从接触朱善利老师点点滴滴,金钱上并不富有。衣着用度,也不刻意追求精美。穷毕生之力,只是在一张安静的书桌上严谨治学。悲乎,我的师长,英灵抱憾。
全国金融系统青联委员李旭鸿:
朱老师学问精深、淳厚宽宏、为人正直、关爱学生。2011年2月,我进入光华做博士后研究面试的时候,朱老师作为主考官之一,宽厚仁慈,春风化雨,让我当时忐忑的心情如沐春风,印象极其深刻。博士后我师从厉以宁教授,而朱老师正是厉老师的开门弟子,跟随厉老师学习和工作了37年,在经济学界和校友中德高望重。在我博士后研究的开题、中期和出站答辩的时候,朱老师都是主持人,我依然清晰的记得,2013年4月出站答辩的时候,朱老师雄浑情切的声音宣布我的出站报告答辩结果,“考评结果为优秀”,音容笑貌,宛在昨日。在光华博士后期间,多次参与学术活动,都能够看到朱老师高大儒雅的身影,这个身影,与博雅塔、与未名湖一起,成为了我的光华记忆图画的重要部分。
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MBA-F班 敬吊朱师千古:
当八月仲秋之际,正人间团圆之时。惊闻恩师北大光华朱善利教授陨世,慨天公之善谑,悲我生之多戚。忆昔京华数载,未名湖畔,亲聆珠玉倾唾;及今桃李三千,朔北江南,同念绛帐旧恩。风流易逝,彼苍不仁,只教初过甲子岁;名山可传,辽鹤亲迎,已然身化丁令威。一盏薄酒,倾有怀处;两行清泪,掬无已时。
【悼念•公众】
朱老师不负北大人之荣誉与责任,常怀北大之兼容并包和独立精神,并身体力行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胸纳万物、包容天下的情怀。朱老师素有古君子谦谦之风,是北大人的典范!
以下摘自北大光华官方微信读者的悼念:
致1999年:我给国内四所著名大学商学院的几位教授同时写信,诚挚请教求学研究方向问题,结果,只收到了朱教授的回复,而且竟然是他的亲笔回信!简短几行字,落款:朱善利。在他的鼓舞下,此后我独立研习解答了他的《微观经济学》教程的每一道题目,工工整整写了满满一大本。然后在下乡锻炼期间艰难复习备考,得以成为北大一员。这才是我的第一位导师!叹人世点点不公,愿老师一路走好!!
Ligj:挽朱善利老师:哀先生花甲仙去毋乃太早?叹人间少一良师学子何堪!
屿安:昨天蔡院还说这些天他最难受的事就是朱老师病了,老师仍执意把学生给他看病的捐款拿出来做奖学金,可这一夜醒来 老人却去了…… 执教一生的恪守与谦卑,永远的北大魂…… 老师的人格 值得所有学子永生敬畏…不止于缅怀,相信每个虔诚学子 会努力完成您的心愿。…悼念先生仙逝。
Charles zzy:从未上过朱老师的课,一本微观经济学的神交。在光华两年间,最憾莫过于未能当面聆讯于先生。
西瓜:梦回光华先生音容宛在,遥望未名导师风范长存 。
田柏阳:经世济民,君子坦荡垂千古;光济华夏,桃李芬芳笑九泉。
庞建全:朱老师当年悉心指导我的硕士论文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哪曾想却再也不能谋面,一直想说的‘感谢师恩’,再也不能当面说出!
静生智:叹天地无常专夺贤者,悲良师猝去宿志未酬。
快活逍遥:如果没有朱老师的教材,或许一部分光华人就与光华擦肩而过了。谢谢朱老师,朱老师走好!
池鱼望海:朱老师千古!!忽闻先生陨,尤忆教益长。音容宛尤近,遥悼师恩深!!
今天是您的遗体告别仪式,让我们最后再看看您。。。。。。
朱善利老师远赴西藏参加北大光华公益项目。
朱善利老师心系贫困地区学生,为小同学们带去书本,知识与欢笑!多么慈祥的老师,多么受孩子爱戴的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位和蔼可亲的爷爷吗?
认真查看小学图书室的建设情况。朱老师一生爱读书。
朱善利老师在接受学院杂志专访时曾说: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点儿钱也都用来买书了。“那时候书非常少,所以一看见书单上有新书就马上订下,否则就被别人抢走了。当然,那时候书也便宜。”
谦谦君子,一生正气。
转周长辉老师所做:【水调歌头】悼朱善利教授
北林子
今夕竟无月,殇是殁英年。
西风如缕相忆,秋景旧曾谙。
遥想当年初识,难得潘安俊骨,风度好翩翩。
更用经纶手,为我指长安。
十三载 ,同稷下,共燕园。
一泓昆水应鉴,君子自谦谦。
怅恨天公错爱,空教三千桃李,泪眼向天瞻。
青鸟衔雲去, 一片落淮南。
(北林子,2015年9月15日,北大燕园)
投身光华,终生北大魂
“作为北大的毕业生,社会对你的期望很大、很高。你也要对得起学校和学院的培养,保持着北大独立思考的精神,引领社会的发展,不要随波逐流。而最低最低的限度,出去以后不要骗人,做为人所不齿的事情,要坚守住在大学里形成的内心底线。另外,一定要脚踏实地,这一点对北大的学生很重要。不要好高骛远,人有理想,但是要慢慢去实现它。”朱善利老师的谆谆嘱托值得每一个光华学子铭记。
曹凤岐教授所作:悼朱善利老师
惊闻善利驾鹤去,
痛惜年轻好悲伤。
讲经课堂堪精彩,
关爱学生获赞扬。
谦和为人无杂念,
坦荡胸襟有阳光。
人生无论长与短,
道德文章百世芳。
一生严谨治学,一生教书育人,如今您与世长眠,也许您累了,您好好安息!
让我们再看您一眼,永远记得这熟悉的笑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共党员朱善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年9月15日下午5时15分逝世,享年61岁。
朱善利教授1953年9月26日生于江苏泗洪,19岁在安徽淮南市第19中学开始了任教生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师从厉以宁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主任、21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和管理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务。同时朱善利教授还在北京市自然科学界与哲学社会科学界两界联席会议专家顾问委员会、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等社会机构担任要职。
朱老师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朱老师将毕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鞠躬尽瘁,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兢兢业业。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错过一次辅导,即使在手术前,也坚持上完最后一堂课而推迟手术时间。朱老师的辛苦付出,换得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五湖四海,活跃在教学、科研、政府、实业、金融等各个战线上。
朱老师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的一生。朱老师不慕名利,心无旁骛,专注学术研究,寒暑假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在价格与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领域均有突出建树。朱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可,多项成果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2005年被评为“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因其在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朱老师被收录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澳洲和太平洋地区人物传记辞典》。近年来,朱老师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国家战略研究,在城乡一体化、林权改革、林下经济及低碳发展等领域为学界和政府决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朱老师的一生,是仁孝慈爱的一生。朱老师是一位好丈夫,与方老师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朱老师是一位好儿子,长期和方老师一起细心照顾年迈卧床的母亲;朱老师是一位好父亲,对女儿严格要求,教育其独立自强、正直做人;朱老师是一位好尊长,对晚辈言传身教、惜才悯贤,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朱老师的一生,是克己奉公的一生。朱老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带头人和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他爱岗敬业,学科设置,亲力亲为;他治学严谨,论皆有据,引必有征;他待人和善,为人正直,不以权位尊卑待人,不以富贵功利接物;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不谋权,不争利,生活节俭,两袖清风,为北京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建设,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朱老师不负北大人之荣誉与责任,常怀北大之兼容并包和独立精神,并身体力行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胸纳万物、包容天下的情怀。朱老师素有古君子谦谦之风,是北大人的典范!
朱老师的离去,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五湖四海,闻者无不悲戚;远近千里,悼者纷至沓来。朱老师虽去,但精神永驻、师魂不朽,老师之道德与文章,必著在简册、昭如日月!
朱善利教授安息!
北大光华校友会(ghalu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