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2分15秒
如果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
那创业就是一把大砍刀
不光是马化腾
今天我们也看看
雷军,马云,宗庆后,王健林
创业最艰难的岁月
小米创始人 雷军
每天11个会 3分钟吃饭时间 现在的位置我很累
曾经的黑发变成引领潮流的奶奶灰
过去几年,小米一直在高速发展,而小米的成功也让雷军不管在任何场合都备受关注,谈及雷军被广泛评论的“风口论”,雷军认为大家都有所误解,误将“飞猪理论”在传播中被当成“机会主义”。
而他真正的意思是:任何人在任何领域成功,都需要一万小时的苦练,如果没有基本功,空谈飞猪才是机会主义者。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飞的那些猪,他们都不止练了一万个小时,可能练了十万个小时以上。这是被大家忽略的前提。
为了将金山打造成国内软件市场的冠军,雷军在长达19的时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在这次节目中,雷军提及了当初从金山软件退休的往事,“退休的3到4年时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义成为是一个成功者,姿态很低。退休后,我不要司机,没有秘书,没有办公室,就是双肩包,也不开车。在北京打车很困难,一打要打30到40分钟,每天去见很多初创的创业者。”
雷军每天都有很多会议,密集的时候一天会有11个会,导致他每天中午只有3分钟的时间吃饭,而吃不上饭也是常有的事儿。
雷军还有一个最经典的劝告:“创业绝对不是人干的事,都是阿猫阿狗干的事,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绝对不会选择创业。因为你一旦选择了创业,你就选择了一个无比痛苦的人生,你们巨大的压力、困难、困惑,别人的不理解,活着别人的看不起,真正能走上成功巅峰的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成了铺路石。
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长安街独自暴走 自己安慰自己
一 至少有2次求职因外貌被拒
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
二 翻译社靠卖袜子补贴
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最初的创业,马云为了支撑它,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上门推销商品,学生们也帮他四处发传单做宣传,受尽白眼。
三 怎么证明别人都没见过的互联网
“中国黄页”业务开展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马云不断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除了打印网页,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
四 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
马云1996年到国家某委推销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闭门羹和白眼一直是阿里巴巴创业之初最常见的。
五 连续4次创业失败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回杭州再次创业。在京的最后一晚,众人在小饭店大碗喝酒,抱头痛哭……这也意味着马云连续4次创业失败。
六 最少时银行里只有200元
阿里巴巴最窘迫时银行里只有200元。有次马云去见上海的投资商,对方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虽然当时账上已经没钱了,但他还是放弃了这笔投资。
七 公司差点因“非典”崩溃
阿里巴巴“非典”时遭遇大规模隔离,但员工坚持在家工作,连家里老人拿起电话都是:“你好,阿里巴巴。”当年5月10日淘宝网上线,马云只能举着酒杯隔空庆祝。
八 被大象全面封杀
淘宝网创立之初,国内C2C市场霸主eBay对其全面封堵,还和各大主流网站签署针对淘宝的排他性广告合同。至于结果,呵呵……
九 汶川捐款被泼污水
汶川地震时,一篇污蔑马云只捐1元钱的文章引发了网友愤慨,其实当时正在国外的马云,听到消息就立刻捐出100万,随后整个公司、员工累计捐款4744.7万元。
十 “偷走支付宝”闹剧
“偷走支付宝”事件让马云承受了巨大压力,最后发现转让的原因主要出于符合央行的规定,并可持续支撑淘宝等业务的发展的需求,而马云在支付宝占的股份不到8%。
所以,别眼红马云,如果你也想成功,先看看你能否像他一样跨过这十道槛。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健林
每天7点坐办公室 每周六看一整天图纸
传统产业,没有人比他更成功。他被冯仑称为“中国最勤奋的创业者”。从万达创立到现在,王健林6点前一定要起来。”起床后没有特别安排,早上7点就会坐到万达集团的办公室,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
万达的每一张图纸他几乎都看过,每个周六他都会到万达设计院看一整天的图纸,会提出很多意见。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要,如果规划出问题,那么项目就是死的,所以王健林要亲自看图。所以说万达是一张图纸上的帝国,也不为过。没有正确的图纸,万达早就失败了。
天蝎座的军人身上能看到“那种一定要做到、百折不挠的精神”。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搭个桥可能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找个梯子就爬过去了。”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 宗庆后
每天工作16个小时,70岁时一年内还有200天在跑市场
9年来,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场一线。
从创业至今,从未向银行贷过一分款,到今天银行里还存着娃哈哈近40个亿的真金白银,这让宗庆后颇感自豪。在这个大谈资本运作的年代,宗庆后依旧一分钱一分钱地做着自己的实业,老派得有些“落伍”。19年来,他带领娃哈哈所创造的财富,相较股市造就的多少“纸上富贵”,坚硬、踏实得如同娃哈哈在各地的厂房、机器,沉默地矗立。
在所有的企业家中,宗庆后最推崇李嘉诚,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杭州的李嘉诚”。对此,他信心十足——“李嘉诚前20年的成绩,还没有我宗庆后15年做的大。”然而,造化弄人,起跑开始,宗庆后比李足足晚了23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孟子》被后人常引以励志到滥用的名言,确是宗庆后大半辈子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
对多数人而言,42岁已是到了被生活磨得心疲力竭、转而把人生愿望寄托到下一代的岁数了。在被命运遗弃了大半生之后,这一次宗庆后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一丝可能。像一个工作狂似的,风里来雨里去,骑着三轮车到处送货,要把过去所有耽误的时光都追回来。
这是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宗庆后刚刚承包校办工厂的时候,企业又穷又小,什么都没有,中午十来个人蒸饭吃,还受人家的气。即使如此,有了人生寄托的宗庆后工作中再没有感到过失落:“人家看不起我们,我们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而且最后要人家看得起我们。”
大半世的消磨,余下的只能以夸父追日般的付出,以弥补往日所有的遗憾和壮志未酬。
“我这一辈子都很坎坷。”回忆过去,宗庆后依旧平静:“可能,这使得我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什么东西都能够忍受,命运能给我什么机会,我就去做什么。”
40多年在社会底层卑微的生活,使得宗庆后格外珍惜社会对他的尊重和认可。他非常爱惜自己的名誉,极要面子。难以想象,2003年11月,在接受杭州市政府的300万元奖励时,早已是亿万富豪的宗庆后最后还是没能忍住眼泪。相信,这绝对不是一个朴实如宗庆后的人的作秀之举。“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赞扬,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大的荣誉。”一位员工称。
听起来是传奇
走近了全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