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财经·理财 > 1月抄底浮盈、2月密集调研,险资是如何操作的? > 正文

1月抄底浮盈、2月密集调研,险资是如何操作的?

环球老虎财经 2016-10-17 10:19:18


在险境中生存,险资可能更有一套……


与暴跌的A股相比,险资1月入市资金量相较上月底仅下跌8.9%。如果没有减仓,那么选择1月A股暴跌中“低吸”加仓抄底的险资已经实现浮盈。


进入2月份,投资风向备受市场关注的险资密集调研了17家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此外,从操作方式来看,手握巨资的保险机构,近期可能以逢低加仓、波段操作为主。



抄底浮盈



如果没有减仓,那么选择1月A股暴跌中“低吸”加仓抄底的险资已经实现浮盈。


受保险公司业务特性所致,大多险企偏好配置金融、地产、银行等大盘蓝筹股,所以通过对比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的涨跌幅可以看出险企在1月份的市场操作。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29日,沪深300指数收盘于2946.09点,相较去年12月底3731点这一数字下跌21%;上证50指数1月底报收1973.01点,较去年12月底2420.8点下跌18.5%。


相比之下,险资1月入市资金量相较2015年12月底仅下跌8.9%。由此可初步推断,尽管1月A股市场成绩不甚理想,但大部分险企选择了“低吸”加仓,且追加仓位不会少于千亿规模。如果没有减仓,那选择在1月抄底的险资已经实现浮盈。


此外,1月份保险行业整体总资产较年初增长。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保险行业整体总资产126277.20亿元,较年初增长2.17%。从投资比重来看,1月保险行业股票投资比重较2015年12月底下降1.57%,其中,该投资比重下降是由于险企主动减持抑或大盘下跌被动浮亏所致还无法直接判别。



险资买啥了



在已披露年报的近百家上市公司中,保险资金现身了17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在已经披露年报的92家上市公司中,保险资金现身银泰资源、精华制药、*ST兴业等17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总数达1.19亿股,市值达到28.06亿元。


其中,2015年四季度,险资新进北京文化、银泰资源、航天电子、高德红外等股,并增持精华制药、平高电气、龙韵股份,主要涉及医药生物、电气设备以及传媒等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险资新进持股数量排名靠前的个股有航天电子,新进持有数量为799.99万股;新进占流通比例最高的个股为北京文化,占比达1.04%。险资增持股数最多的个股为精华制药,增持股数为263.46万股;增持后持有流通占比为2.7%。




密集调研



进入2月份,投资风向备受市场关注的险资密集调研了17家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2月份,险资调研上市公司的热情渐高。根据同花顺统计发现,2月1日-2月24日,共有17家上市公司获得了险资的调研。从调研的频率来看,平安养老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天安财险、交银康联、东吴人寿等7家保险公司至少调研了两家以上公司。


其中,中国平安以及其控股子公司包括平安养老、平安财险等调研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别调研了远方光电、科士达等6家上市公司。此外,中国人寿以及其控股的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二,分别调研了昆仑万维、千方科技等4家上市公司。


从行业来看,计算机行业受到险资的格外关注。相关保险公司分别调研了千方科技、中科创达、立思辰等3家上市公司,同时,这3家上市公司受到至少3家以上险资的密集调研,其中,中科创达分别受到来自华泰保险资产、中国人寿、合纵人寿以及阳光人寿等4家保险机构的密集到访。此外,千方科技分别获得东吴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的调研,立思辰则是获得幸福人寿保险、天安财险、交银康联人寿等险资的关注。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险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险资的投资兴趣以及未来可能的投资方向,为市场提供投资参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波段操作



在2月以来的股指波动中,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之间分歧较大,大险企的风格偏向于波段操作,而中小险企相对积极,已小步进场。


多家大型保险机构人士透露,在2月初上证综指低点时已经加仓,而近期则主要以波段操作为主。理由是:从盘面来看,最近市场热点散乱且持续性不佳,操作难度加大,有待观望。“但一旦主力资金做多迹象有所显现,我们就会大幅跟上。”


相较之下,中小保险机构较为积极,在最近的震荡调整中,已有逢低小幅加仓迹象。有中小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主要是部分中小险企2016年元月保费收入同比数倍暴增后,资产配置需求相应有所抬升,而考虑到当前点位仍属于保险机构价值投资区域,故选择将部分保费资金投入市场。


风险偏好的差异,同时体现于具体品种的选择上。出于长期保险资金的特点以及资金成本的考虑,大型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坚定看好有业绩、有流动性、能提供持续稳定股息收益率的大盘股,回避纯粹炒概念、无业绩保证的小盘股和题材股;而一些资产负债激进型保险公司的全部资金成本大约在6.5%至8%之间,要覆盖这一成本,则需要投资收益率达到8%以上,因此他们的风险偏好相对要高一些,较青睐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题材股等。





·搜一搜:回复#关键词、@作者,搜索文章(例:#人民币、#兰生股份、#600826、@姜超)

·延伸阅读:《人民币汇率改革往何处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