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运动·赛事 > 金湘潭,银窝窝,千年的活历史 > 正文

金湘潭,银窝窝,千年的活历史

嗨湘潭 2016-11-13 18:26:08

金湘潭,银窝窝,千年的活历史

十三总,黄龙庙,新梁街夫子常打轿……十四总,黄龙巷,桥弯子过去坡子上……十五总,不算小,兴仁巷的河水有人舀。每担水比别处重三斤,苏州运它开锣声。
——民谣《老湘潭景》
  水门巷外彩灯摇,总里灯来大步桥。不羡九衢灯火夜,而今五月赛元宵。
  上湘广货下湘盐,舟到湘潭尽换添。通济门前神福酒,倒把子直过荆灊。
  酒醉花飞燕子桥,肉汤白饭宋家淘。竹枝重谱新鲜调,低咽一声湘水高。
——《湘潭竹枝词》
1
金湘潭、银益阳
清代,湖南就有金湘潭、银益阳的说法。说湘潭是“金”,系就其商业繁荣,赋税居全省之冠而言。在明代,湘潭就有“小南京”的美誉。

湘潭由三街六巷九码头来支撑,地处湘中北沿,有五驿道交会于此,陆上交通发达。特别是水路,湘江从城区南流过,下可出洞庭湖,沟通长江。
何谓三街六巷九码头?
三街
三街:紧连老城瞻岳门的大埠桥起,沿江而上到十八总的唐兴桥再上至杨梅洲的渡船码头称之为河街,这是一条贯穿东西的沿河石板路道。紧连河街又发展起一条宽于河街的主闹市,称之为正街。即现在的平政路和中山路至新马路段,旧时也是一条花岗岩制的石板街。连着正街再向外线发展的一条街,即现在的雨湖路和人民路,称之为后街。以上就老一辈湘潭人习称的河、正、后三街。
六巷
六巷:即与三街之中横贯的几条街,就是十四总的黄龙巷对杉树巷,即现贯通的解放南、北路;十七总的鄢家巷对东茅巷;十八总的居仁巷对高家巷(高标巷)。形成了与之贯穿三街的阡陌交通。城乡之连接,纵横之交错。
九码头
九码头:自九总起到十八总窑湾里,以姓氏排上有:朱家码头、马家码头、曹家码头、唐家码头、周家码头、蒋家码头、张家码头、方家码头和喻家码头。以史为据,事实上老湘潭依江而上远不止九个码头。

而金湘潭就凭借交通之便,江河之便,循水行船,进行大宗贸易的运输。城厢药材行林立,道光年间有坐商百余,行商数百,年销售约白银800万两,人称“药不到湘潭不齐,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
鸦片战争后,湘潭茶庄崛起,成为省内最大的茶叶外销集散地。湘潭的贸易,据民国年间的调查资料:咸丰、同治年间日盈利达400万—500万钱,1919年贸易额仍达6500万两白银。
清人容闳在其《西学东渐记》中曾分析了原因:“湘潭亦内地商埠之巨者,凡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内地。”湘潭贸易量如此之大,更加奠定了“金湘潭”的牢固地位。

2
金湘潭深远的历史影响
有人说一部近现代中国史就是湖南人的历史、湘潭人的历史。对这种现象,人们多从政冶、文化的方面加以解读,其实从经济的角度看,是金湘潭给湖南和湘潭带来了这一深刻变化。

湘潭县城全图

很少人知道,是金湘潭支撑了湘军的崛起。金湘潭为湘军崛起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支撑:
1、资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据有关记载,湘潭作为湘军的大本营,负担着湘军庞大的军费开支。湘军军饷出湖南,究其实有百分之八十出自湘潭,故有“湘军军饷出湖南,湖南军饷出湘潭"之说。
2、技术和人才。湘军打太平军,其优势全在水师。湘军陆军以湘乡人为主,而水师则以湘潭人为主,尤其是中下层官兵。
3、湘潭之战的胜利。湘潭之战,是湘军对太平天国的第一次胜仗,是带有转折意义的一仗。仔细推究湘潭之战的胜利,亦得益于金湘潭的繁荣。
近现代湖南人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湘人主政大势的形成,与湘军崛起密切相关。
由于湘军依托金湘潭的综合优势,打败了太平军,于是中国出现了“湘军遍中国,督抚半湘人”的盛况。当时中国十八个行省,湘人先后出了总督、巡抚20人,布政使、按察使12人,其它提督、总兵、副将千人以上。
湘人主政,从大清中兴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到民国创建时的黄兴、蔡锷、宋教仁,再到共和国时的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都与金湘潭有千丝万篓的联系。

由此可见,商业兴带动百业旺,百业旺成就金湘潭;金湘潭推动区域的发展,从而改变了湖南和中国的大格局。
想知道明清时期湘潭更多的轶事?想更加了解湘潭这座历史沉淀的老城?与万达相约,《三街六巷九码头》文化论坛,重温千年商业 名城,打造湖湘文化金街。


嗨湘潭(hixiangtan)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嗨湘潭

人气:0
更新:2016-11-13 18:26:08

嗨湘潭 嗨湘潭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