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化妆品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12%,2008年之后更是一度达到15%—20%。在此过程中,化妆品电商也飞速发展。某数据平台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线下渠道有其独有的“社交”属性,服务体验性更好,而线上销售业势必会影响到线下,因此30%的电商占比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水岭。目前各化妆品品牌电商占比平均约为15%,化妆品“大电商”时代已经到来。
男女购买比例变化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妆类巨头一般以女性用户居多,而男性用户的增加也代表了他们成为美妆受众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同时每个平台都各有其特性,也为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同时获得更多参考。
天猫:越来越多的男性会为自己或朋友进行网购,但在美妆品类中,女性依然占七成。
京东:男性居多,主要源于京东是以3C电子产品销售为主,现逐渐开拓美妆市场。
唯品会:率先在国内开创特卖这一独特商业模式,以服装为主,所以吸引用户相对平均。
聚美优品:聚美优品的前身是团美网,创立于团购最火热的时候,后转型化妆品B2C,并沿袭团购的限时特卖模式。因此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网络宅男的青睐。
丝芙兰官网:作为以美妆护肤为主的平台,吸引的用户也以女性为主,由于时尚潮流的普及,更多男性用户也成为了丝芙兰的爱好者。
年龄分布
轻熟女最爱电商代表
丝芙兰官网:由于从线下到线上的双平台,便捷的购买体验,以及国际化的大牌尖货云集,吸引了更多关注海外护肤品的轻熟女。
年龄分布最年长电商代表
唯品会:比较早期进入市场,虽为新型折扣模式,但主要广告投放模式是传统广告,在电视平台曝光较多,得到更多70及80后群体的关注。
年龄分布最平均电商代表
京东:京东除了美妆,还有其他产品,种类分布平均,受众面比较广,因而年龄也相对平均。
品类排行
天猫:一般选择品牌旗舰店的用户,会在有旗舰店的天猫平台选购。
京东:由于快递有保障,所以日常急需化妆品销售排行较高。
聚美优品:日韩妆销售居多,热衷于此类化妆品的用户会作为首选。
唯品会:由于限时特卖的时间段分布不同,所以品类排行取决于它们自己的市场定位。
丝芙兰官网:套装及美容仪排名靠前。作为几乎没有任何价格优势的线下零售的“网店”,本身的“贵族”出身和实体店名声给人正品可靠的感觉,而“送礼”和“科技”是人们最不敢忽视“可靠”二字的品类。
访问习惯
京东:pc:62% mobile:38%
京东在手机QQ、微信等社交软件都是一级入口,直接进入。从PC的“超级链接模式”顺利平滑迁移到移动端的“APP情景模式”,用户体验更加方便。
天猫:pc:55% mobile:45%
由于双十一等大力度的活动,移动端抢单火爆。另外,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类软件逐渐占领市场,淘宝天猫的移动端正式成为于PC并驾齐驱的主流渠道。
聚美优品:pc:75% mobile:25%
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有真实、详细、专业的用户口碑体验专区。买家更愿意在PC端查找真实的口碑报告。
唯品会:pc:69% mobile:31%
虽说唯品会的闪购特卖模式非常适合在移动端发力。但是,由于其旗下同时拥有几个不同性质的移动app,产品购买及主要信息比较分散,并不太利于用户体验。
丝芙兰官网:pc:72% mobile:28%
手机访问用户接近3成,在多屏时代,大家的生活方式日趋碎片化,所以在手机端进行购买行为也将逐渐变为生活习惯。
短短数年间,线上美妆电商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用户对产品知识与服务体验的需求逐渐提高,线上购物与线下购物的界限逐渐模糊,线上购物的便捷性和信息丰富度开始比价格差异更被人所重视。网购不再是淘便宜的代名词,而更多的是提供生活便利的另一种购物渠道,和实体店相辅相成。这就给各类拥有线下店铺的专营零售店和品牌带来了商机和潜力。对此,隶属LVMH集团的美妆零售巨头丝芙兰早有预感,早在九年前已经开始了他们自己独立的电商试水(www.sephora.cn)目前已颇具规模,近日,又开始与京东合作,开启了综合电商平台的新模式。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仅是丝芙兰,还有更多的品牌和实体零售店将在电商领域迅速发展,形成美妆电商新格局。
注:本文数据由第三方提供,SocialBeta不作任何形式背书。
SocialBeta(hisocial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