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财经·理财 > 虞黎达专访 > 正文

虞黎达专访

Appdroid 2016-11-22 01:09:23

虞黎达专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主持人: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虞总就刚才讲的你觉得什么量品的内容上跟大家补充的,先开个头。

    

    虞黎达:可能我把我前面的背景讲的不是很透彻,我是上海交大毕业,我学的是宾馆酒店管理旅游专业,根本不是纺织服装这一行,很奇葩。我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纺织服装香港一家公司一达(音)。那时候97年,是一家非常好的港资企业,我就从事纺织服装行业。一入这个行业一做就做了20年,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很多人问我虞总你为什么会想做量品定制这件事情,我做这么长时间只会做衬衫,你让我做其他我不会,这是我的行业背景。

    

    记者:今天镰仓的案例让我很感动,像您做量品的话从镰仓那里可以借鉴什么?

    

    虞黎达:镰仓的贞末良雄先生我们合作了七年,因为我跟很多全球知名品牌阿玛尼等等都有合作,镰仓这个品牌是我最尊重的一个品牌。因为贞末良雄的这种匠人精神包括他的一些理念深深影响了我。你说我今天创立量品的品牌,不可不说是受了贞末良雄的影响,因为天天我们在一起聊天吃饭。老先生对我也是像对待他的接班人这种态度,在吃饭的时候充分沟通这种理念。老先生已经76岁了,在日本他都觉得很难找到一个传承的传人。日本人有一传承的感觉,他遇到了我以后,一直待我感觉有师傅带徒弟那种匠人的感觉。所以我这次一做量品的品牌,我现在独立了,我现在创业做品牌,他听了之后非常的鼓励我。我今天有这个品牌发布会,他们团队专程从日本飞过来一定帮我来讲一讲他的镰仓的一些精神。

    我想镰仓的一些精神对我来讲,是一个量品精神的一个分析。我要在贞末良雄的基础上加入我们中国的更多的创新,现在说句实话,现在在很多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上,我觉得中国还是远远超过日本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手机还有支付,还有微信这种交流上,我们比他更有优势。

    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其实也有很多几位日本高官也参加我的发布会,我们没有接受。那么为什么参加我们的发布会?日本具有匠人精神,这不错,日本缺乏创新精神,他来参加我们发布会,看看中国一个品牌怎么能够学习日本、传承日本匠人基础上,做加上我国的创新精神。今天好几家日本媒体过来采访,在日本进行宣传。

    

    记者:之前咱们跟贞末良雄老先生企业合作是供应商的合作,我们给他提供面料。刚才一个熊老师提到中国跟日本无论是从西服还是衬衫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基于咱们跟贞末良雄先生的深层次的关系,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更深入的合作?还有在衬衫方面,怎么样把这个差距缩小?

    

    虞黎达: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对日本的衬衫行业非常了解,我在日本做十几年的日本市场,日本最顶级的工厂都是我的朋友,我们都是很熟悉的。我觉得跟日本的工匠精神比,的确我们很多在制造的工艺和手法上还有一些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后面量品,因为我们对这些供应链太熟了,也许我现在打算是明年我会去整合一条日本的供应链,我们定期也会在日本为消费者进行服务。这是我们整合,实在不行我们买一条供应链,这是简单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传统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创新。我们这种互联网的思维,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本他们很多品牌,他们听了我这个发布会之后,他们了解之后有好几家企业跟我约好9月份到我们广州的工厂拜访学习。他一听你们有好的方法和好的技艺,他们马上组团过来学习。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这么高效,变成柔性化制造业,柔性生产,这个在日本目前也是规模生产,没有做到完全的柔性生产的该杂,也值得向我们学习。我觉得互五不吹,好的东西我们跟他学,我们也有自己比他强的地方。

    

    记者:我有一个稍微有点偏的问题问您,您刚才说您是上海交大的。交大在这一波12年之后这一波创业里表现的特别的活跃,包括饿了吗,杀出来的战绩也比较好。你作为这个学校出来的人,你对这波创业者的观察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共性,导致他们普遍做的不错?

    

    虞黎达:首先我觉得我们上海交大这个基础,商业化的氛围还是蛮浓的。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就看到有很多的创新,包括我们一些前辈在做携程,都是我们上海交大出来的。上海交大出来,我觉得有一点,包括我们上海的创业者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做事比较稳。我们不太敢融很大一笔钱,烧,然后有客户,然后砸,这是野蛮式的。我们的打法相对来讲比较保守一点,当然也愿意冲,但是先看准方向,小规模去验证,验证到一定程度,我们再去铺出去进行进一步扩张。比如像我们公司为利,我们这个公司创业品牌,初始投资我自己核心团队是拿了50万人民币进行创业。帐上最多是亏损三万块钱,花了三万,接下来变成正向性金额,我们没有库存,是收现金。我们今年3月份内部融了一笔600万资金,现在我帐上还有700万,还多了。马上进行A轮融资,进来两千万左右,这个需要两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落实。我的打法是看到下一步的钱到位,我才舍得花上一波的钱。很多人说虞总你怎么不花钱,我说很多基础不是靠烧钱烧出来的。我认为现在量品目前来讲无论是我的供应链体系,是没有问题的。把现在的销售量翻三倍、四倍、五倍,我的供应链可以承受,我的工厂做20年可我国有信心。第二我们的IT系统搞起来,现在我们的落地服务能力,我们短短几个月时间36个城市,刚才上台的那些代表,他们一个个上门量体,这个个性化的复杂性是相当难的。

    接下来未来六个月,核心工作就是怎么做好下线下体系,全国标准化。我想今年下半年把服务城市扩到60个,每天找我想做加盟开城市非常多。我现在是收这个口子,人家说你选择加盟商的条件是什么?我选择一天时间跟他面谈。我选择加盟商不是有势力,有背景,有渠道,当地地头蛇那种。我不是这样的,我看是不是跟我有品牌商的认同,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全力以赴。前一阵子我们团队开玩笑虞总你发布会上讲英文,洪荒之力的英文怎么翻?就是全力以赴。这是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

    现在我的基础还不够扎实,未来六个月以来我一定把线下的服务体系打造的更加扎实,甚至我要建一所量品学校,专门培训。只有线下培训这种服务体系打扎实,我才敢烧钱。花钱谁都会,你花钱招徕的客户承接不住,一下子跑太快,客人满意度下降,天天被投诉,这不是一件好事。花钱的节奏其实是根据我线下服务的来同步进行、同步成长。

    

    记者:我的理解您应该是先想一个东西是怎样,然后验证一部分,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扩张。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您上一波验证哪些事,到了什么程度才过关,现在正在验证什么,过关的标准是什么。下一件又是什么,过关标准。

    

    虞黎达:我把握的整个体系,我的发展历史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去年7月份开始验证我这个商业想法,刚开始第一天我请了一桌饭,请了我的EMBA44位同学,曲C小姐吃饭,一起吃个饭,请大家399元买我一件衬衫让曲C给大家量体。当时这个品牌没有起品牌名,没有包装,没有盒子。你不看品牌,就看我产品的本身,我的消费者认同不认同这个事情。当时还在做原来公司,很忙。量完了之后一个月没理他。到了八月份我问她情况怎么样。曲C说这个月我接了48张单。原来你40个同学,有的人拿了衬衫复购,介绍它的朋友又来买了。我当时地区印象觉得这个事情可行,验证我第一个想法。这个是399卖给客户,没有品牌背书的情况,消费者对这个价位和产品本身是认可,这是我的第一感。

    10月份到了188件,9月份是180多件,每个月的数量翻一倍,就是曲C在接单,然后Excel表传给工厂,然后做出来寄给客户。我们把所有包装弄好已经是10月17日,在北京、上海搞一场活动。那时候我自己处在坚持状态,每天晚上发微信看他们干的怎么样,我自己没管这个事。

    当时有意识,一个系统外包找不到人帮你包这个系统。这个系统是我自己搞得。

    

    记者:您指的是供应链管理的系统还是做衣服的系统?

    

    虞黎达:供应链管理,销售、接单、付款整套IT系统。这套系统是我自己写的,我是把第一页、第二页怎么逻辑数据库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报告,请我一个朋友,他是专门帮写代码。11月份我刚开始写这个系统,写完了系统,1月份这个系统写完了。我小心不停的验证,刚开始上一个一月页面,然后再磨支付一步步打通。这个系统今年4月份才上线,我写完系统之后用了整整三个月,一步一步办改边走,这个对我来说是第二个验证阶段。今天发展没有这套IT系统我跑不过来。这个过程当中我只是在4月份之前只有北京、广州、上海、无锡做这个系统,全部是用Excel表这样走。

    创业开始到7月份在验证,一直跑到4月份全部上线。我从原来公司辞职创业全身心干也是4月份,我系统上线一看这个事情已经靠谱了,就上线。一上线4、5月份两个月时间我就从四个城市扩展到30个城市,非常快。两个月铺开,销售量从500到1000,到1500,到2000,系统一来这个增长速度一下子快速了。

    30个城市快完,5月份到8月份我只开了六个城市,把节奏慢下来。第一验证阶段供应链加上系统,加上线下服务体系跑通了,包括支付。我认为我城市之间复制可行,以前是产品认可,我整套系统能不能在中国这么多城市进行复制,这是我没有把握。我第二个循环验证是系统上线对我是一个刺激,进行整个系统打通的复制。今年7月份吴哓波频道一来,订单短时间内瞬间爆炸。加上我本来的订单和吴哓波导流,7天我们完成一千单的量体和生产,这是一个一般量体定制柔性化完全不一样,要上门量体完成定制,结果这一轮冲击,我们服务体系+生产体系没问题,我就有相信了。这是第二波的验证。

    现在正在进入第三波验证体系,我们这个城市服务体系能不能再精益求精进行一个真正的复制。现在还有一点,我培训完了之后,每个城市的服务手法我先还没有像星巴克、麦当劳变成标准化,还是靠人的热情。每个代理商的理念跟我们是一致的,现在处于一种热情,他觉得我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跟消费者服务态度做好。里面很多手法、技巧、很多话术还没有标准化。这是第三步,今年下半年我用从8月底一直到年底我一定要完成这个事情。

    

    记者:成功标准。

    

    虞黎达:成功标准我认为是团队人才可复制,我一定要做好人才是可复制,不能说今天找一个人像我们曲C和周方这种人,他一来达到这个标准。现在我很幸运,找到一些本身很有销售技巧的人,后面在无锡建一个培训学校。后面希望量品师进去,蓝翔技术学校一样,进去城市代理。90后你只要愿意干,你作城市代理,过来进我的学校培训一个月,所有服务达到我的标准。我的标准有几个,第一复购率,我给你多少客户,你的复购率能不能给我做到50、60%。第二转介绍。我要求100个客户有30个再介绍客户,这两个数据达标,我就敢大面积投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花多少钱买来新客户,如果我买来新客户是买的是米然后吃掉,这是亏钱。如果买来是种子,变成生根发芽,一个客人裂变,我发现这个城市给他一百个种子客户,三个月之后他把一百个客户变成三百个、变成五百个。客户复制裂变的情况一旦发生,我认为我第三阶段的验证就结束。

    接下来我就干大手笔的进行市场营销推广,花钱谁不会,砸,导流。我两百块钱、三百块钱成本换一个新客户,目前我不敢。

    

    记者:我问一个问题,中国是制造大国,你的C2M。我不知道为什么别的企业推不出来这个,而是您推出来了。您觉得像衬衫如果有人想复制你这个他门槛高吗?门槛在哪儿?

    

    虞黎达:因为我对行业内比较了解,同时在我们做衬衫这个互联网定制企业,15、16年我所知道不下过200多家。大部分都销声匿迹,做死掉了。核心原因是在做这件事的人大部分是互联网出身,或者是搞IT出身或者是搞金融投资出身,他们没有扎实的产业背景。一开始拿不出一个性价比,他第一步验证都没过。他不会做衬衫,他就是知道砸钱去烧。你看到很多互联网定制企业一上来打的旗号就是照相,3D,拍照就能把衣服做出来。我做这么多年都不敢做这件事情,很多人就是在玩这些。

    同时做制造业出身,大部分中国的制造业的背景是工厂里的老黄牛。他知道把一件衣服怎么做出来,但是极少人具有IT的思维,具有互联网的思维,具有品牌运维的思维。我的幸运点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今天是进入一个金融行业,我跟无数玩金融的人进行PK,可能比我聪明的人太多,强手如云。我做了一件衬衫这个行业,我发现如果你在做衬衫制造这个行业要找一个人,能把一个商业模型不光生产,到品牌运营,到销售,一直到资源整合、融资、再加上信息化系统,内把它打通的人,我的竞争对手真不多。行业内我认识的,我都知道谁做的好。这些人都是老师傅,他是天天在厂里把这个衣服做完,不具备整体的综合实力。这给我一个机会,我认为能不能出来这种人?也许能,至少给我量品两年的窗口期,我在两年之内把全国的服务体系搭建好,全国300个城市推开,我把市场占有住了。

    一个交大毕业,我一年做50亿销售,美国、欧洲、日本到处跑,我很多朋友天天问我虞总你怎么干这么久还在干衬衫。很多当年跟我竞争的行业,当年跟我一起左右16个人,交大、复旦、北大、清华,他找管理培训师,16人进入衬衫行业。我最后一个留下来坚持住,大部分做三到五年就改行了,有的做金融,有的卖红酒。日子过的都比我潇洒,在纺织服装行业坚持老老实实干一件事情,不转行,不去想其他,做20年的人也不多。反过来给我来讲是一个机会。

    

    记者:想问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海外,有没有想过你这套模式在地区的适用性。像日本人力成本高、人口密,欧美人力成本高,人口稀。东南亚人力成本低,人口密的这套的可行性在哪里?

    

    虞黎达: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开发部会之前有一个我的老客户他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正好搞互联网创业。他跟我说能不能让我的小孩在美国,量品引进美国做量品的生意。我觉得能做,我的意义上量品美国、量品日本将来什么架构?是对我品牌的提升,宣传。我只会做美国纽约曼哈顿布一个旗舰店,这个生意一定是亏本的。对我来说是一个广告,美国服装衬衫市场价格,哪怕一个知名品牌卖49美金,买到很好的产品。已经把商业运营里面的水分都挤的差不多,中国给我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这个商业流通领域水分太多。中国制造业又在中国,纸扎也在中国,服务日本、服务美国太远,对我来讲是很吃力的事情。我会做,贞末良雄老先生美国纽约开那个店,很心疼,亏钱。他给他的员工和他的客户,我是一个日本本土品牌,但是日本品牌在纽约开店的人没有,在那是我的一面旗。

    从我的角度在东京、纽约、巴黎开店我会开,就是一面旗,一个广告,中国在那里有一个点,肯定不挣钱。人工成本很高,欧美地广人稀,不像中国密集。我们C2M上门量体中国是最肥沃的土壤。也许将来印度起来,把制造和消费在同一地区完成一个闭环。中国制造走向何方,对我们整个制造业来讲是量体是很好的案例。中国就是从消费到生产一直到整个闭环,在同一个土地完成,分拆之后很难。只能做小的一个试点和品牌的提升。

    核心问题是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快速沟通。客户服务之后,量体师量了单,有什么问题,我们通过系统马上对接和迭代,速度很快。今天量一个美国人,他的喜好和我的服务。包括美国量体师和我工厂的沟通这都是问题。

    

    记者:更多的是翻译问题,话语体系以及数据积累的问题。

    

    虞黎达:两个原因,第一在美国做这件事情本身性价比没有在中国高。现在商场里面卖一千,我拦腰一断,现在进欧美已经过了这个时间窗口,这个很难。第二你的服务成本,你各方面的成本远远高于中国,物流快递从中国寄到美国这个快递的成本、费用包括各方面,时间,都是问题。为什么互联网电商在中国可以做的那么火,你跑到美国去光是支付问题难以解答。

    中国消费者市场那么庞大,我能穷我毕生之力把中国市场做到3%到5%市场份额。将来我做全球拓展,这种需求很难,不如把精力放在中国市场。

    进军美国市场、进军日本市场我会做,我只会打其中一小块。比如日本只做东京,东京我搞一个实体店,几个店员上门量体。我可以讲我在东京有我的连锁店,在纽约曼哈顿搞一个,对我来讲如果品牌打了之后,一个店一个城市一年亏三四百万,无所谓,这是品牌效应,绝对不一个生意。

    

    记者:虞总问您一下现在中国的服装业有巨大的库存,先销售后生产,前景比较堪忧。您认为量品的C2M模式是否可以认为中国的服装业除了衬衫之外其他的衣服也可以采用这种商业模式?

    

    虞黎达:我个人认为首先方向性肯定是给大家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可以朝着这方面去改。但是不是每一个服装品类都能适合我们这种C2M真正零库存一种改造。我前一阵子在复星集团给他们做内部做过一个培训和讲演,复星对C2M非常感觉兴趣。适合做我们C2M改造产品,必须有四大核心特点。第一他是高毛利产品,我们的运营各方面还是要有复杂,如果这个产品毛利率过低我们做不了。低毛利率产品只适合京东、淘宝平台型销售。既然要高毛利,是个性化产品。个性化对消费者要求不一样,才能高毛利。高毛利个性化是天然属性。这个产品是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消费需求,这个很关键。

    中国可以做一些棉袄,不能做C2M模式。冬天可以卖出去,夏天这个厂关了。你要保持工厂一个正常的运作,有季节性的商品我认为他不具备做完全C2M,可以做一半,可以做一些少量库存,备货。你做的零库存,他有季节性的商品是不适合。

    最后一点高频,因为我们无论用任何方法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都是很高。如果一个客户就买一次,他就不买了。这件事情就很难在商业上,你可以说我有匠人精神,做好没关系。但是企业的天职是盈利,为什么现在很多做西服企业也做定制,他就很那很难。其实核心不是说这些人不努力,也不是这些人没有匠人精神,中国人穿西服太少了。这么多人,除了日本人过来穿西服,中国人不穿西服的。我一年就穿一次两次。

    在欧美日本可能西服做定制是有机会的,在中国最后西服定制只可能是熊可嘉这种西服店,具有匠人精神,就是一个店,只能服务一个城市,一个有限的消费群体。不能变成可复制全国铺开互联网式的,这个品类不适合,因为他的频率不够高。

    什么样的品类我量品会做,第一是衬衫,第二是裤子。裤子符合我的逻辑,明年我们会推出裤子。

    

    记者:还有什么产品是这样,你不会做的?

    

    虞黎达:我一下子脑子没有那么远,我能够把一件衬衫做的好的同时,积累一定客户群之后把裤子做好就已经够了。从我长远发展方向,我自己会做的产品一定是衬衫和裤子,是我自己的工厂会全力去做。积累到一定程度,我的客户群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我去卖其他产品,一定是通过资本方出去整合其他的供应链。这个产品我不懂,我要找最懂这个产品的合作伙伴一起来进行或者我们一起合资成立一个公司,专门做向我们这样C2M满足消费客群。可能我们的客群可以共享,但是他是独立品牌。如果我将来做这种模型,我也不会叫量品。互相独立,量品未来就是衬衫+裤子,仅此而已。

    

    记者:你们量品会不会量一下裤子数据吗?

    

    虞黎达:目前不会,量也没用。你怎么量?要跟工厂不停磨合。消费者体型会有很大得变化。等我们裤子上了之后,采取跟衬衫一样的模型,刚开始一个城市再一个朋友圈里面小范围适用。他们不满足,复购率不高,这个裤子还要改良。不停的试,第一步模型成功,单点城市推广,然后再复制其他一样的。我将来做裤子也是把衬衫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只是他走的速度比衬衫更快。我验证衬衫的流程,可能我要用半年、一年,将来验证它酒席三个月。做任何一个新品类,不能一下子太快。因为你衬衫做的牛逼,不一定裤子能做的好。

    

    记者:裤子需求更强,现在裤子更丑。

    

    记者:衬衫频率高。

    

    虞黎达:将来裤子和衬衫的里面销售的产生,我认为是2:1。假如说业务能做到一年两个亿销售做衬衫,一个亿的裤子,大概是这样子。将来我们做裤子,价格定位也是在399、499,不要超过500,这个价位定制合适的裤子,这个市场很大。我有衬衫的客群,导入裤子这个很有利。

    这是我们商业运营的第四步,今年下半年核心任务还是把落地服务做扎实。第三步的商业循环业务做好,然后再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消费群、客户群。

    

    记者: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把客户定为男性。

    

    虞黎达:对,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不赚女人的钱。我们做衬衫之后很多人网上说女装衬衫有没有?我说对不起。

    

    记者:今天有人问我广药的朋友,他们国企说衣服太丑了,我要订一件。

    

    虞黎达:这是巨大的坑,我这个人很理性,我不会听你说什么我就干什么,我会分析背后的逻辑。第一我问过很多女朋友,把你衣柜里的衬衫拿出来我量一遍。我发现同样一位女孩子拿出来的衬衫这么大到这么大都有。因为衬衫穿女性消费者不像男的标准合体就可以,有的需要很修身。有的松垮垮肩到这,她要的是那种感觉。所以你这件衬衫我不知道怎么去量,女孩子喜欢的衬衫。跟她心里穿这件衬衫的感觉、场景有巨大的契合,我掌握不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女性衬衫永远是个搭配,没有复购。好不容易把她服务好了,就卖一件。喊了之后,你说做了就买了一件,她骗了我。

    第三我们的退货率是2%,如果做女装,一定是20%以上。

    如果我想好好做一门生意,对不起,我只做男性消费市场。而且男性消费市场做标准衬衫,这是最稳定的市场,最好的市场。

    

    记者:进入一个小切口切入,再扩大,他讲Facebook创业成功案例,从一个学校开始做的不错再复制到其他学校。

    

    虞黎达:对。

    

    记者:你刚刚说做西服背步(音)可以活下去,定制西服手工作坊最后一代,以后会死掉。我也去雅秀,他们定做生意不太好。但是背步说现在找他做的需求很大,但是他是最后一代,有这种矛盾。这种事情有需求的时候这个产业已经倒掉了,你觉得量品会有这样的矛盾体吗?

    

    虞黎达:现在做西服定制核心问题就是获客成本太高,一定有门店,每天消费者需求量又不够大。我去年做量品的时候,我们每10到20个做衬衫的护理,有人提出做西服的需求。熊先生提出跟我合作,他非常厉害,我的客户可以帮他导流。将来我们可以变成什么模式呢?我会跟很多西服定制的个体合作,他就做西服,就卖我的衬衫,消费者可以帮他去。他赚我这点钱,不他核心的重点,他如果手上能服务好一千个客户,肯定会有50个到100个客户会定西服,我衬衫帮他变成一个导流的概念。如果是能够起到这个作用,他的衬衫店的单店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西服是古老的生意,消亡的目的是没能挣钱,挣钱的生意一定有人做。我这个问题是想过的,我们海南海口代理商是做西服,他帮我们做了衬衫之后他非常高兴,帮他导流。本来他衬衫自己做,后来关掉卖我的量品衬衫,来了之后导流。有人说你衬衫做这么好,我西服也定一套。

    这是我未来一种合作模型,我如果是全国各地单体的西服店,大家一看有成功案例熊先生跟我合作,每个人都过来找我。我一下子全国就不用花钱一夜之间也许开出一千家实体店,这些实体店对外宣传就是西服店跟量品衬衫合作。他们会量体,他服务肯定没问题,我们开这种合作伙伴对我来讲是低成本高效率,培训成本更低的一种尝试。

    

    记者:一些店赚不到钱,现在订一套西服要两三万块钱。

    

    虞黎达:有一个朋友在著名西服企业当副总干了很多年,三个月前他自己辞职创业开了西服店。他说我供应链掌握不得了,成本可以压低多少。一套西服卖五六千。一件衣服能挣多少钱,一算,店开在那,我一天只要做两套西服,一个月下来就能挣几万,一年一个店,50万利润,全部铺开,我开500个店赚多少钱。开完了之后,一个月之后卖的怎么样。他说一个月做了两件,这个频率太低。他们一天接到订单低于一件,这是目前西服定制店的现状。店租在那,店租、店员要多少,门店一个月几万块钱的租金。一个月要养几个店员,一个月没有四五万块钱顶不住。一套西服去掉加工费,里面挣五千块钱,他要卖掉100套西服才能挣5万块钱。他一个月才只有三四十套,这个才是导致没人传承,没人干这个事情的本质。

    

    记者:做高价的呢。

    

    虞黎达:客流呢,十几万块钱的店谁活的下去。你就算卖十万块钱一件,也只可能做一两单。我们这个行业卖保时捷的人一定开大众车,卖大众汽车的人才会开保时捷。

    

    日本记者:第一个是工厂多数在国内哪里?你要做衬衫这些布料也是需要库存,这些库存怎么办?

    

    虞黎达:我们工厂是在广州,我们面料因为目前我们推出40款面料。这个面料我平时每个面料在工厂里准备500米库存,500米库存×40,也就是2万米的库存量。现在的面料价格大概在50万左右面料,面料肯定有库存。面料是自动补货的过程,用完了再补。面料的库存只是一个周转,因为我们这个一四季一直在卖。我是面料放在那或者辅料放在那,半成品,你像我们这种模式是没问题。500米只是一个库存,有的厂里只有100米、200米,面料周转跟普通品牌来讲是非常低的。普通品牌不可能说只有40件衬衫,一下子上了100个衬衫,一两百款这种面料。对我们这种模式,可以让消费者去选。

    

    记者:是不是你以前因为是这个行业,所以你去年刚开始做就不会像其他新手价格会很高,供应商面料的价格。

    

    虞黎达:这个不是的,在服装行业内,市场价格、面料价格都是很透明,你不是这个行业去买也这个价,这不是说高科技产品。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原材料或者是工人的成本,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平均工人工资6500,高的1万。为什么定在广东,广东这批人都是出来打工,打了十、二十年有经验的老工人。目前中国最好的高技术的工人就是在广东。好多厂倒闭,人留下来还活着的工厂他的工人一定是最高水准。为什么我把现在的工厂放在广东,利用前面二十年中国制造帮我训练出来这些高水准的技术工人,这是我的第一步。

    所以在成本方面我们在打造自己衣服的成本方面不惜一切代价。一件衬衫制造出来,成本多十块钱少十块钱,对整个商业模式没有影响。我的竞争对手跟我并不是我能做这件衬衫的生产成本比人家低很多,没有的。他在于你怎么把这件衬衫做出来,他不会做出来,做不出来地

    

    记者:不是40种面料,你做到现在,发现我们用户在面料选择习惯上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虞黎达:我会发现各个城市客户喜欢选面料,上海是蓝白的,这个城市是条的。各个城市消费者喜好不一样,我一个个城市跟他们聊天,最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这个城市卖的好的面料不是消费者选的面料,是我量体师喜欢这面料。我们消费者都是男性,最后大部分的行为你帮我选吧。

    男性穿衬衫消费者,我们的标准的模式,我回头把他们微信截屏给你。王总衣服穿的收到满意吗?行,再来五件。多一个字都没有,王总您选什么面料?你帮我选,一个微信转帐一笔钱给你,这是我们的标准模式。

    

    记者:我回去问我男朋友整个量体的感受,你为什么选这个扣,他说那个人说好,几乎所有都是量体师说的。

    

    虞黎达:80%的男性是这个消费习惯,对他来讲穿一件衬衫领子袖子长这个形状重要吗,不重要。他要的是一种服务,以我为例,我以前跟朋友吃饭,哪订的饭。老头发微信说帮我去哪定个饭,大众点评没有吗?自己不会订吗。我有,我懒得订。我都不愿意点进大众点评,对于女性消费者愿意各种搜索比较。男性的心态希望背后有一个生活小秘书,我告诉你我要这个。订饭店,我每次不选,你帮我订。这是我为什么做男人的生意的本质,生意真好做。

    

    日本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卖?到现在卖多少件?有没有数据。

    

    虞黎达:我们试运营,前面没有品牌试的时候,去年7月份,开始有了品牌是今年4月份开始打这个品牌。我们对外正式我们系统上线,我出来做这个事情开始写文章报纸上宣传是今年4月份。到目前为止整个订单数到目前为止应该是在七到八千单。

    

    日本记者:去年没有品牌是7月份开始,真正做宣传是今年4月份开始,等于说4月份到现在是三个月,有八千。

    

    虞黎达:我们之前的销售很少,几十单、一百单、两百单。我为什么四月份辞职,一过年到三月份当时的数据我们就五百单。前面一两百单,一下子到三月份,因为春天开始买衣服变五百单。这个形势收不住了,全职干。4月份一千单,然后1500单,2000单,有基数的倍增。你们采访做定制,很少有一个月过千单的。我系统没上,什么也没弄就过五百单了,肯定要全职干这个事。上个月我们做了1800单了,这个月目标到2000。9月份可能到三千,年底到五千。差不多属于这个数量级,到了9月份左右,肯定是过万件。

    

    虞黎达:大部分的数据是从今年4月份,之前累计几百单,4月份开始把这个数量拉起来。4、5、6、7、8,五个月卖了7000、8000单。上个月1800单。

    —完—

    

    


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引用请注明出处



Appdroid(app_droid)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Appdroid

人气:0
更新:2016-11-22 01:09:23

Appdroid Appdroid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