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职场·商业 > 张家港市撤县建市30周年,沙洲县为什么不称沙洲市? > 正文

张家港市撤县建市30周年,沙洲县为什么不称沙洲市?

我爱张家港 2016-11-23 07:33:55

张家港市撤县建市30周年,沙洲县为什么不称沙洲市?


今年
是张家港市撤县建市30周年。当年,撤县建市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沙洲县撤县建市,为什么没有称沙洲市而称张家港市?笔者依据档案跟你娓娓道来。
1985年位于杨舍西街的沙洲县县委县政府大院面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沙洲县(现张家港市)乡镇工业突飞猛进,1978年至1985年,财政收入以平均每年20.81%的速度递增,1984年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列江苏省县(市)第五。同时,交通、文教、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振兴。特别是张家港港,198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3866箱,居全国第六位。1985年9月9日,中共沙洲县委向苏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设置沙洲市加快张家港建市和沙洲经济发展的报告》。
1985年9月9日,中共沙洲县委《关于设置沙洲市加快张家港建市和沙洲经济发展的报告》
苏州市委、市政府收到沙洲县委的报告后,作了认真研究,并于1985年9月11日向江苏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张家港市撤销沙洲县建制的请示报告》,正式提出撤销沙洲县建制,以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那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要提议设立张家港市而不是沙洲市呢?这与当时张家港港的地位与作用有很大关系。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张家港港的历史沿革。
1968年,群众参加张家港港建设的劳动场景

张家港港原是一个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荒凉古渡。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农历十月,张抗得由泰州广陵镇迁至这里围圩造田,行船发家。清朝道光、咸丰年间(1845-1855年),张氏后裔在今张家埭东端镇山与香山间的水漕疏浚成河,名张家港。1965年后,国家派出勘察队在长江下游勘察,决定在这里建港。1968年春动工,1969年10月建成4个万吨级泊位。
1977年,张家港港浮码头面貌


1982年11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张家港港为对外开放港口。1985年5月7日,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驶抵张家港港。至1985年,张家港港已同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120多个港口建立关系,成为苏锡常对外开放的门户,是长江港口中重要的国际商港。

1983年5月7日,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驶抵张家港港


1986年1月14日,江苏省向民政部提交《关于设置张家港市的请示》。1986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县级),以原沙洲县的行政区域为张家港市的行政区域,市政府驻杨舍镇。

1986年9月16日,国务院关于江苏省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的批复


1986年12月1日上午,张家港市成立大会在杨舍镇大众影剧院召开。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等领导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大会提出,张家港撤县建市后,要贯彻“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方针,逐步把张家港市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

1986年12月1日上午,张家港市成立大会在杨舍镇大众影剧院召开
1987年,位于杨舍西街的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大院面貌
1992年9月,市委、市政府由杨舍西街迁至城北的行政办公中心。图为1992年刚刚竣工的市委、市政府大院


30年来,张家港市积极贯彻以港兴市战略,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指标位列全国县(市)前列。


1983年,杨舍镇梁丰路一角

1985年,张家港港集装箱码头面貌

2010年,杨舍镇梁丰路一角

2014年,永嘉集装箱码头面貌




来源:张家港档案




战略合作伙伴:




我爱张家港(wa-zjg)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我爱张家港

人气:0
更新:2016-11-23 07:33:55

我爱张家港 我爱张家港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