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园区高楼大厦壮观豪气的美,你是否发现,其实在苏州其他地方,更有很多小而美的优秀建筑。
这些建筑可能是国际著名设计师的手笔,或者是国内建筑设计潮流引领者的作品。当我们行走在苏州,除小桥流水外,还有这么多值得一看的现代建筑,苏州的城市建筑远比我们想象的摩登和精致。
⊹
丨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管理中心丨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管理中心最基本的设计意图是创建开放式的、生态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节能办公空间。
两座平行的办公建筑之间自然形成一个园林广场,中央公园引入管理中心,使得行政中心成为中央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视觉上成为该区域的焦点。源于“细胞”概念的圆形设计元素从中央公园一直延伸到管理中心的外立面和中庭建筑。
丨昆山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丨
位于昆山西郊的阳澄湖公园,占地42.5公顷,是该市在湖滨的最大一片公共绿地,每逢周末游人众多。最大的惊奇发生在人们进入门洞时。
向东西方向望,会发现在这道“墙”的两面混凝土外壳之间藏着复杂多变的空间。尤其是坡道的下沉庭院让人联想起一个树木林立的浓荫峡谷。
丨费孝通江村纪念馆丨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位于费孝通先生社会学调查的起点——开弦弓村。
在建筑类型构成上以堂、廊、亭、弄、院等元素回应了江南园林特点,并通过形体扭转与精确的对景处理给分散的建筑群体增强了视觉张力,丰富了行进中的空间体验。
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丨
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的作品之一,文正学院图书馆位于景色优美的翠微湖畔。基地北面靠山,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一座由废砖厂变成的湖泊,全为坡地,南低北高。
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十分具有特色。
丨昆山有机农场系列丨
建筑场地位于昆山西郊巴城镇境内,紧邻阳澄湖。建筑是由前后两道半透明的“屏幕”界面组成,其形态上呈现的鲜明的水平延展的特征和安静的气质,回应着这座湖边农场开阔平坦的大地景观与其自然氛围。
丨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丨
建筑上采用了切的手法把内部孔洞暴露出来,与具体的功能空间密切衔接,形成建筑所必需解决的采光、通风、交通问题。建筑内部各部分功能空间既相互独立又通过虚的空间将各部分有机的组织在一起。
丨芦墟•上下居丨
5万元的造价能将老仓库改造出一套有怎样体验感的旅舍?上下居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设计而成的作品。房子建在江南小镇芦墟的一个沿河仓库内,共占两个开间。
沿河的一个开间,改造为居住空间;另外一个开间改造为内庭院。每当夕阳西下时,阳光将通过河面的反射,缓缓照遍每个空间。
丨双栖斋丨
双栖斋的基地以前是一个56平方米的猪圈,基地上有一株20多年的楝树与一株15年的桔子树,基地从南至北有一定坡度。
建筑空间是开敞的厅堂模式,形成一种人工与自然混合的状态。室外根据村落的风貌要求使用了白色的涂料,室内保持了建筑材料的自然面貌
。
丨黎里黎里丨
这个叫“黎里”的房子是一个改扩建的项目。原房屋是一座一层小车间,有连续两个双坡顶,位于黎里古镇,周围全被坡顶民居包围着,毗邻柳亚子故居,从临河的街上必须穿过一条细窄幽暗的背弄进入。
房子及其庭院被重新规划成混合使用的两种功能:一种是利用原车间改造而成的多功能艺术文化活动空间,供公众使用;另一种是在北院新建的带有两个房间的居住空间。两种空间相隔一个双折的坡屋顶:坡顶的下面是公共空间,而上面高低转折的坡顶则作为居住者的室外活动空间。两种空间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氛围。
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丨
在建筑形态上,设计充分利用“珍珠”和“墙壁”的两个特色形体形成视觉中心。临水而建的艺术中心充分把握水中倒映的独特景观效果,“新月形”和“珍珠形”建筑独特的形状和曲线设计使移动的阳光全天都照射在其立面上。
从东面看去,整个建筑浮现水面之上,从北面望去,则显现于远景楼群之中。
- END -
▍本文编辑:笑笑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给你
最全最新
苏州生活指南
中江网乐活苏州(jschinalh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