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运动·赛事 > 海淀山后这些传说和典故你知道几个? > 正文

海淀山后这些传说和典故你知道几个?

海淀山后网 2017-01-29 07:24:06

海淀山后这些传说和典故你知道几个?



点这里免费订阅海淀北部山后地区的生活资讯


导读 微信公众号 : 海淀山后网

工作生活在海淀山后,应该感到非常幸运,虽然这里没有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但在此可享青山绿水之间的一丝宁静,可品诸多远古建筑的雄伟与庄严,还可听那些富有传奇色彩,关于海淀山后的典故与传说。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看看你知道几个。




1、上庄纳兰村的由来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的永泰庄村,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故居所在。村内坐落着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庙——东岳庙,康熙五十九年,纳兰家族重修东岳庙,从此东岳庙又被称为“纳兰家庙”,常有纳兰爱好者们前来参观驻足。




永泰庄村地处北六环,位于上庄镇域的中心位置,东邻京包、京藏高速公路,西邻上庄路,南邻解放军第261医院,北邻沙阳路,距镇政府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村域面积1063.38亩,其中村庄面积487.3亩。主街南北走向,地处平原,濒临南沙河、北沙河水系及翠湖湿地,水资源丰富、环境宜人。




为纪念纳兰,永泰庄村修建了纳兰性德纪念馆,并特邀上庄地区的纳兰研究专家做馆长。纳兰馆每日开放,配有专人讲解,自开放以来,接待了上千纳兰迷,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对纳兰性德情有独。


北京有个纳兰村,在这里共同见证我们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2、

太舟坞与古莲花的传说

1984年夏天,太舟坞村北水塘中忽然盛开一池荷花。这里并无人种荷,但满池荷叶密密匝匝,茎粗叶大,粉红色的花朵十分惹人喜爱。一时间,《京西盛开古莲花》的消息成了爆炸性新闻。人们忽然想到,这里是个多年的苇塘也是清代王府花园,还有“要做官,找索三”的民谣。有关专家也来到这里考察,断定这里就是索额图花园别墅的遗址。

 



索额图是清朝康熙皇帝宠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是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第三子,康熙皇后的叔父。地位显赫,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是康熙朝的“辅弼重臣”。当时他与宰相明珠,成为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 


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康熙组织满族少年演习“布库”(摔跤),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索额图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领清廷使团前往色楞格斯克,与俄方代表会谈两国边界问题。但由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不得不半途折回。次年,俄国提议以尼布楚为谈判地点。索额图仍为谈判使团首席代表,率使团至尼布楚与俄方代表F.A.戈洛文谈判。在谈判中,索额图阐明黑龙江流域属于中国的原委,义正词严地驳斥俄方提出的以黑龙江或雅克萨为界的无理要求。双方终于签订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东段边界。索额图先后两次参加平定准噶尔之役。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年老休致。后在清朝宫廷斗争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后来死于禁所。

 

索额图在朝居官权势很大,家藏黄金、白银数十万两。被罢官后,居住城里不便。为了隐居,他选择距京师三十余里的太舟坞,在村北修建了他的宅园。索额图花园西侧就是黑龙潭,山泉水非常充沛,可引水入园。宅园占地面积50余亩,园西墙即现在太舟坞村北至东埠头村大道西边。出土条石的位置正是园中水座建筑遗址。水座前为宅院厅堂,厅旁有套院,小院中叠置假山和花坛。竹影花香,十分悠静。小园盛时是一座以水景为主体的景观园林。黑龙潭水由西向东流,流至索额图园门前,水没有直流入园,而是折而向北流,跨溪横架石桥一座。然后,小溪折向东流,一股水流向村东甄家稻田,四成注入索额图花园中。第二座桥为南北走向,小溪双弯曲地折而东,建平桥一座,水从桥下流过,折而北形成一个小小弧形弓背,名叫“小弯子”。然后向东流入榆河,经屯佃村流入长乐河。园北墙建水闸一座,拦水入园。从水塘址、石桥址、园西墙址地势看,为前宅后园的格局。索额图被诛后,因距京师甚远,不便再赐与亲臣居住,可能闲置很长时间,又因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全了。雍正八年(1730)9月23日,京师大地震。白家疃村是地震中心,索额图花园可能就毁于此次大地震。


3、

百望山与杨家将的传说

百望山也称为“望儿山”,传说中,大宋朝杨家将御敌于此,杨六郎与辽兵在昌平一带兵戎相见,血洒疆场。扬波府佘老太君站在山头上朝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眺望,关心战事,牵挂孩儿杨六郎。当地人感怀杨家将满门忠烈,遂将山名称为“望儿山”,并建有寺庙,山下有两个村落,分别是“东北旺”和“西北旺”,是“望”与“旺”的谐音,目前仍在沿用。



   

百望山现在竖有佘太君的雕像,面朝东北方向,游人到此,无不肃然起敬。刘禹锡曾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杨家将的传说,使百望山赋予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忠义报国的情怀,是青年人励志的好场所。


4、

城子山娘娘庙木匠与瓦匠打赌的传说

城子山顶上的“东岳娘娘庙”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关于城子山上建庙宇时,木匠和瓦匠不和、栢互打赌的故事。




相传,早先城子山上建“东岳娘娘庙”的时候,来了两位老匠人。一位是老木匠,一位是老瓦匠。他们二人都是艺林高手。俗话说:手艺人“同行是冤家”,这话一点不假。木匠和瓦匠虽说不是同行,但他们的行当很亲近。换句话说,就是说他们谁也离不开谁。艺林高手碰到一起,难免互相瞧不起对方。这城子山上建庙时,也出现了这种事。这就是瓦匠瞧不起木匠,木匠也瞧不起瓦匠,当第一层院落的大殹他们一起合作凑凑乎乎建完后,木匠和瓦匠之间的矛盾越聚越深,


这时终于使得他们无法再搭挡在一起建堂造殿了。

木匠气恼地对瓦匠说:“你瓦匠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你,我照样盖房子

瓦匠也气恼地对木匠说:“你木匠更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你,我也照样建大殿!”

于是,木匠便和瓦匠分家单干,各自为正,互相赌气地干了起来,


那位老木匠带着一伙徒弟们抢先盖起了第二层院落里的大殿。他要统统用木头当材料,而不用一砖一石。等到大殿落成后,人们见到果然如此。就连殿顶上苫盖防漏雨的材料也是木板,而没用一瓦一泥。


这位老瓦匠也不甘示弱,他带领着徒弟们也连忙盖起了第三层院落里的大殿。这座殿,他用的无梁殿结构全部由砖石拱券而成。从底到顶没用一根木头,一块木扳,包括门窗也全都是砖石所雕。


就这样,城子山上的“东岳娘娘庙”终于建完了。竣工这天,山下附近的百姓们赶上山来,们看到这奇特的建筑,无不称奇。据说,就连御驾亲来观瞻的康熙皇帝也禁不住拍案叫绝。这位贤明的君王,对这两位瓦、木匠人的艺门争雄、互比技艺高低、各自建造出华丽无比、独具风格的殿堂,不但没有责怪,反而颇为赞赏。并当即重重赏赐了两位瓦、木老匠人,以资鼓励。从此,,这城子山±瓦匠、木匠各自相争、互相打赌称雄,建造出全木质结构和全砖石结构的大殿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去。


多少年过去了,城子山上的庙中第一层院落里,那瓦、木匠人合作建造的土木结构的大殿,不知在什么年间就早已坍塌了。然而,那瓦匠、木匠互相打赌、互比高低、施展绝技建造起来的全砖石结构的大殿和全木质结构的大殿,经过了


数不清的风风雨雨,霜霜雪雪、日日月月,依然在那里昂首挺立。远远望去,它们雄伟壮观,光焰夺目,平分秋色-就好像当年那两位老匠人依然在那里比试技艺高低一般。

5、

温泉显龙山上石刻的由来

温泉显龙山上有一组大型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四个大字被誉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您知道吗?“水流云在”这四个字究竟出自谁之手?



“水流云在”刻于大青石之上,座南面北,四个大字非常壮观,下面有题注:“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


英敛之为什么会刻下“水流云在”这四个字?据《海淀文史》记载:1913年2月,英敛之携妻儿来到温泉,闲暇时他登上显龙山顶眺望。虽然时值冬日,但是山下的温泉水涌溢,缓缓流淌,热气蒸腾,以致山上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英敛之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不禁信口吟咏起杜甫的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稍后,他发现山顶西面有一巨石,其北壁如削似切,甚为平整。看着这块巨石,英敛之深思片刻后,匆匆离去。第二天,英敛之雇人带着笔墨再次上山,借着头天的余兴,他挥洒大笔写下榜书“水流云在”四字,下面题注:“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这一年,英敛之47岁。


如今登上老年医院院内的这座显龙山,站在“水流云在”四个大字之下,北望温泉、苏家坨、北安河和整座大西山,尽收眼底。


6、

白家疃村名典故和传说

本期内容不想提到村名的由来,只是介绍咱们家门口的传说,但白家疃村名是由一个传说而来,所以在这不得不提,为大家讲解一下。



传说几百年前,村内有个世代以剪纸人谋生的张忠,手艺精巧,他剪的白色纸兵纸将曾为他夺回被温泉村抢去的妻子,因而村名为白纸疃,后来叫成白家疃。据考,元代此地有白浮瓮山河由西向东流过,后来涸废,留下累累河石,南岸有白姓人家,以河滩取村名,称“白家滩”,后讹为“白家疃”。“疃 ”:村、庄、屯的意思。白家疃其南有“西河滩”,可谓和白家滩是姊妹滩。“白家疃”,明宣德三年(1428)成村,属玉河乡。嘉靖年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刊有“白家滩”,万历年间成书的《宛署杂记》刊有“白家滩”。清雍正年间为怡贤亲王建祠,碑中记《敕建白家疃和硕怡贤亲王祠碑记》。始见“白家疃”的记载。乾隆年间,高宗弘历《游大觉寺杂诗》中有“遂过白家滩,村民多力农”句。嘉庆四年(1799)“静宜园汛,左右哨头司与二司把总官房,分别位于煤厂村、小屯村、白家疃、五里坨”。可见嘉庆年间称之“白家疃”。民国年间称“白家疃”,新中国成立后初称“白家疃村”,后称“白家疃”。村形长方,东西较长,主街东西走向,铺有不泥砖。


允祥是清圣祖玄烨的十三子,世宗胤禛的弟弟。康熙六十一年(1722)封和硕怡亲王,总理户曾。普负责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条。亦曾负责审理曹雪芹父亲曹頫一案。雍正八年(1730)允祥病逝,当地乡民上书请示为其建祠堂,得胤禛允许,并拨官地三十余顷为祭田,于雍正十年(1732)在白家疃村西建怡贤亲王允祥祠。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和正殿。正殿面阔三间,前出抱厦为台。贤王祠西北处有一座石桥,由四块花岗岩石条搭建而成,传说曹雪芹晚年曾居住在石桥附近。


7、

京西六郎塔传说

西山萝卜地山顶,曾屹立着一座古老高大的宝塔。许多年里,人们都知道此塔赫赫有名。而这塔是何年而建,没人说得清楚。但方圆数十里的老百姓皆将它称为“六郎转塔”,民间亦俗称“六郎塔”。有关六郎塔的来历与得名,其中还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被久久传颂。 




北宋年间,太宗赵匡义御驾亲征,率大军讨伐辽国。两军于幽州的高梁河一带展开了激战,结果宋军大败,太宗被困在幽州城。随驾出征的杨家将忠勇为国舍生忘死,拼杀出一条血路护卫太宗向涿州城撤退。勇猛无敌的六郎杨延昭奉命指挥一队人马断后,与辽兵展开一场恶战。辽兵依仗人多势众,蜂拥向宋军扑来。六郎毫无惧色,挺枪跃马率兵奋力抵抗。但见两军混战,刀光闪闪杀声震天。从正午一直战到日落,六郎和士兵们杀退一拨又一拨辽兵,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六郎的人马虽骁勇善战,但终因势单力孤寡不敌众而被辽兵分割包围。当日落西山后,六郎环顾左右见已无士兵跟随。他想太宗此时一定安然脱险,便拨转马头朝着大军相反的方向驰去,辽兵的大队人马果真被吸引到西边。六郎不想再恋战,纵马驰上山道。 


暮色降临,马蹄在山路上溅起一串火星,转眼间六郎已奔上一座山顶。忽然,战马前蹄抬起昂头嘶叫一声就不走了。六郎朝前一看,原来是战马已奔到悬崖边缘。崖下是望不见底的深涧,涧中湍急的河水奔腾咆哮,显然是条绝路。此时,追击的辽兵呐喊着快到半山腰了,情况万分危急。六郎隐约看到光秃秃的山上远处有座高塔耸立在暮色中,他便计上心来。熟读兵书的六郎想起了“兵不厌诈”的说法,决定布置一场“疑兵阵”,演一幕“智退敌千军”的戏。六郎急忙取出随身携带的马灯点亮,把马灯高挂在塔檐上,又砍了一大根树枝拴在马尾上。然后跨上战马挥手加鞭围着古塔转圈奔驰,顿时地面扬起漫天的烟尘。刚刚追到半山腰的辽兵突然望见山顶出现了一盏明灯,在朦胧的夜色中灯下烟尘滚滚弥漫冲天。辽兵被眼前的迷魂阵弄得晕头转向,谁也闹不清山上隐藏有多少人马。于是,辽将下令,停止追击。敌兵退走了,六郎才感到浑身无力饥渴难忍,累得瘫倒在地。战马好像看出了主人的难处,嘶鸣着挥起前蹄用力将地面刨出一个很深的蹄坑,转眼间蹄坑涌出清澈的泉水。六郎与战马痛饮了甘甜的泉水恢复了精神,便追赶大军去了。 


8、曹雪芹小道的由来


曹雪芹小道,位于海淀温泉镇白家疃村,是曹雪芹当年在北京香山地区居住时常走的一条山路,全长6.6公里。从南边的黄叶村爬到山顶,能看到三座并列山峰,就像三炷燃烧升腾的佛香,称之为三炷香,继续沿山道下行,就到了白家疃村,这也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地方。


9、青龙桥的传说

最后一个传说虽然已经不属于海淀山后地区,但青龙桥大家也是非常熟悉,所以不妨也听听这个故事吧。



 青龙桥在颐和园的北门外,距佛香阁约0.5公里,东临圆明园,西邻静宜园。您瞧这地理位置,皇家的三山五园都围绕着它,就这一点就透着神秘,透着贵气。可您再仔细打听打听,又有几个人能指出青龙桥的具体位置及它的形状,现在的钢筋水泥拱桥是1964年修建的。


“龙”在古代就代表着皇帝,代表着统治者,所以那时的皇帝就非常重视龙的出现,总怕动摇了他的祖宗基业。话说清朝的乾隆皇帝,风流倜傥,文韬武略,无所不能,特别是保家卫国,看风水,破龙脉,更是一绝。不信您向北京的老人打听打听,被这位爷破过的龙脉就多了去了,青龙桥即是一例。


话说这一天乾隆爷在颐和园寿殿散了早朝,看天气晴朗,就想健健身、爬爬山,做一做有氧运动,于是就有个太监想讨皇上欢心,想多说吉祥话,便上前一跪:“启禀皇上,近来园子北门外常有紫气萦绕,应是皇上洪福齐天,广施仁政,引得紫气东来,请皇上摆驾佛香阁登高一望便知。”太监话音刚落,乾隆皇帝心理便咯噔一下,想到这奴才怎么连东西南北都搞不清楚。那北门外,哪来的紫气东来,明明是北来嘛,不好,我得去看看。于是皇帝便领着众人登上了万寿山,往北眺望,只见墙外里许之处祥云萦绕,紫气升腾,俯在河中似饮水之状。约一盏茶后,云雾渐渐隐没在西北的一片松林之中。乾隆帝急召随从询问,此处是何所在,有知情的太监急忙报上:“那是前朝左家坟,据说他们家的老祖宗膑天之时,曾嘱咐他的后人,他死后,不可穿老衣,不入棺,不许掉眼泪,后世子孙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死后,儿孙们觉得家中很有钱,都是老祖宗赚下的,真要是将他老人家光着身子用席头卷了,还不让人笑掉大牙,说自己无德不孝顺,不行,丢不起这个人,于是买来最好的荫沉木棺材,红漆挂里,黑漆罩面,油漆彩绘,好看、气派,修的大坟,前面有河,后面有山,头枕着功德寺,寺内每天有老和尚诵经念咒”。乾隆帝听后,心里想,多亏他的子孙不听话,给他穿了衣服,要不早已成龙夺了我的天下,不行,看好方位就立即吩咐下去,派人在乾坎位上,用两块青石修一座桥,镇住龙头,将西山过来的一道排洪沟取直穿过坟地,赐名北旱河。龙潜在渊,没了水抬不起头,破了你的龙脉,你就无法成龙。后来,人们以这镇龙之桥为地名,因为石板是青色的,所以就起名为青龙桥了。


此桥镇的龙,潜邸就是现在的“六一幼儿园”所在地,即以前的左家坟。小桥在幼儿园北墙外东头的一条小河上,当年修幼儿园起坟时,还起出了一口荫沉木棺材呢。传说左家老祖宗上半身长满了鳞片,已成龙形,下本身被裤子绊住了,脱了一半,要是儿孙们听话,恐怕乾隆爷的江山早被这条真龙取代了。


如果您也想把自己写的故事、文章和海淀山后的朋友们分享,可以向我们投稿1415706386@qq.com。


海淀山后我们共同的家

微信公众号:海淀山后网

☏ 投稿合作:QQ :1415706386

☏ 内容合作:15901071586


订阅方法:微信 > 添加朋友 > 查找公众号:海淀山后网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我们:海淀山后网

秘籍:长按二维码3秒,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海淀山后网微信

海淀山后网(haidianshanhouwang)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海淀山后网

人气:0
更新:2017-01-29 07:24:06

海淀山后网 海淀山后网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