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兴趣·爱好 > 【阅读分享】一本有温度的书 ——读孔涛老师的《趁早》 > 正文

【阅读分享】一本有温度的书 ——读孔涛老师的《趁早》

为学作文 2017-01-06 07:52:38

【阅读分享】一本有温度的书 ——读孔涛老师的《趁早》

一本有温度的书

——读孔涛老师的《趁早》

■ 陈 飞

早春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关中平原的麦苗蓄足了一个冬天的力量,拼命的向上伸展脖颈,猛窜着个子。在布谷鸟“咕咕咕”的催春啼叫声中,一夜之间,远方的秦岭山也泛起一抹绿色,春意盎然。

我起了一个大早,再次捧起床头的《趁早》,一缕和煦的风吹进我的心田,让我的内心春潮涌动,希望萌发。

这已经是我第三遍阅读《趁早》了,《趁早》像一块闹钟,从文字间我能听到时间匆匆的脚步声,在我倦怠时,它的铃声能把我及时唤醒;《趁早》又像一个小火炉,既能烤手,也能烤心。万籁俱寂的寒夜,把心浸润在《趁早》的字里行间,犹如围坐在火炉旁,一波一波的暖流向你涌动……

《趁早》是孔涛老师用真情孕育的一部心血佳作,文如其人,读来真诚、温情、感人,如沐春风。

初识孔涛老师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两年前,我收到一张北京发来的“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邀请函,邀请我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大赛。说实话,我经常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文大赛邀请函,当时并没有在意。后来我无意中又翻起这张邀请函,看到上面的QQ号,我便来了兴趣,加了这个QQ号,浏览空间的文章,我被其中署名孔涛的《母亲的词典》、《多么痛的领悟》、《骄傲的力量》等文章所感动。文品就是人品,虽和孔涛老师素昧平生,但在文字间我对孔涛老师已是一见如故,犹如知己。

后来我又了解到,孔涛老师就是“为学杯”作文大赛组委会的主任,同时也是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为学作文》期刊总编,已出版《孔老师教你学作文》等书,这些一下子就让我对孔涛老师油然起敬!也让我从众多的作文赛事中,对“为学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家文人办大赛,而不是商人办大赛的机构!这是一家真正立志带领每一位学生走向作文成功之路的国家级赛事单位。正如孔涛老师在《我的为学梦》一文中写到:“曾有一家企业开出高价,想在为学杯前面加上牛奶的品牌冠名时,我毅然拒绝了,因为我无法容忍自己梦想的眼睛内揉进沙子。”孔涛老师在文中还谦虚地说道:“虽然我没有实现成为作家和诗人的梦想,但我多么希望在每年众多参加为学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孩子中,能够产生未来的作家和诗人。”多么虔诚的梦想啊,毋庸置疑,爱好文学的人心灵是相通的,文字让我和孔涛老师结缘,让我们的血脉和谐共振,融会贯通!这样的赛事我能让学生错过吗?

读孔涛老师的作品,我的笑里常含满泪!读完《生人和人生》一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看到一位文学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涩青春,也看到孔涛老师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一切苦难,在他的笔下都幻化成一种自我解嘲。他说:“人,只有经历了生人般的苦难,才能懂得和珍惜苦难的人生。”其实孔涛老师小我一岁,但我常在心里将他视为兄长。不仅仅是他的身材比我高大,长得比我帅气,职位比我高,而是他沧桑的人生阅历比我丰富,他的知识比我渊博,他的人生态度比我积极,他的思想境界比我高远,他的人格魅力比我强大……他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他是为学的一面精神旗帜,带领大家向前去……

和孔涛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的“为学杯”总决赛中,我和亢洁老师带领参赛学生刚到营地学校,孔涛老师作为大赛的总指挥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第一次握手,第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孔涛老师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平易近人,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我们初次来北京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他当即就让我加他的微信号,说有任何事都可以和他联系。午饭间,孔涛老师还主动坐到我和学生中间,询问我们能否习惯饭菜的口味,叮嘱我们旅途劳顿、天气炎热要注意让学生多休息。之后我为同学们介绍这就是大赛组委会的主任孔涛老师,同学们很惊讶,没想到来北京第一天就和孔涛老师坐在了一起。

让我对孔涛老师最敬佩和崇拜的是他的精彩演讲。大赛组委会安排了几场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的励志和作文培训演讲,当我获知中学组由孔涛老师主讲时,我就直奔中学组报告厅,并坐在第一排。孔涛老师为中学生带来作文专题讲座《真我如文》。孔涛老师“现身说法”,从自己一篇篇的文章创作经历谈起,从自己的中学时代谈起,从作文到做人、从作文到做事、从作文到生活、从作文到情感、从作文到孝道、从作文到感恩,幽默生动地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其间也有感动,当孔涛老师讲到自己未能给过世的奶奶和父亲及时尽孝时,动情之处几度哽咽,情不自禁!全场同学和老师也感动得流下眼泪!我也被他真挚淳朴的情感所打动。

今年春节回到老家,我将孔涛老师的《趁早》送给父亲一本,当父亲读到开篇《骄傲的力量》时,唏嘘不已。他说,难怪孔涛能把事干的那么大,他父亲把他发表的四行诗都能贴到堂屋的香炉上让大家看,而我呢,几年前将你发表过的样刊和样报当废品卖了。每每提起此事,父亲都是懊悔不已,我安慰父亲说,卖掉的写的都不好,我现在写的才算好。父亲带上老花镜,认认真真地将孔涛老师的散文读了一遍,他对我说,孔涛父亲说,“小恩及时报,大恩报到老。”这句话说的太好了,你要牢记这句话。大年初一,父亲还叫来我那刚上初一的侄子、他的孙子,对他说:“孔涛老师这本书爷爷就送给你了,好好体会每一篇文章的意思。学会奋斗、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懂爱心,学懂亲情,长大才能成为孔涛一样的人。”侄子郑重其事的接过这本《趁早》。《趁早》在我们家祖孙三代人中传递,《趁早》精神融进我们一家三代的血液里。读完《趁早》,我也如梦初醒,春节期间,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买了一台50寸的智能电视,给父母的房间装上了空调。因为孔涛老师告诉我,报答养育之恩要趁早!

虽然孔涛老师身居首都北京,但《趁早》一书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有一股淳朴的乡间味道。《活的心安,才过的有味》、《我的干爹》、《母亲的美》、《母亲的词典》、《多么痛的领悟》等文章将我们带回乡村,带进土地,带进像土地一样宽厚善良的父母、老师的心里,让我们接受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灵魂的教诲和洗礼。同时孔涛老师又对社会底层充满悲悯情怀,《开往春天的列车》、《北京的乞丐》让我读出了孔涛老师骨子里的善良和淳朴,甚至,为了一个不相识的饭店小伙计,他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危难时刻舍生忘死地在火海中救人。《生命的印记》让我流泪让我震撼!正是孔涛老师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感天动地,上天才眷顾他,让他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他的人生因此得到升华,他的精神如月光般皎洁明亮!在去年参加“为学杯”总决赛暨夏令营期间,在去参观故宫的路上,我的一位学生因晕车呕吐头晕浑身无力,我就背起这位学生赶路。被亢老师拍下来发到微信中,由于我们对大赛进行全程微信图文直播,不曾想被孔涛老师看到了,他及时打来慰问电话,并对他们的工作不足深表歉意。其实内疚的是我自己,这么小的事发在微信中想说明什么?我的崇高?我的伟大?但却得到百忙之中的孔涛老师的特别关心。再次读起孔涛老师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故事,我对背起晕车的学生这件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惭形秽!

很难想象在节奏明快的都市生活中,在纷乱繁杂的工作里,孔涛老师依然能坚守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净土,守护自己的浪漫情怀和诗意人生:把心种在青城山下/只愿它长成一棵树/伸出多彩的臂膀/枕着你秋天的孤独(成都·青城);在饮酒落泪的夜里/我把站台喝醉/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斩断车流《下一站,定福庄》。空灵浪漫的诗句犹如山间小花,月中桂树,让人神往,让人迷恋。孔涛老师的诗是他的精神田园,每读一首,犹如在小桥流水的华庭之下和他碰杯!记得《趁早》一出版,我就和亢老师意外地收到孔涛老师签名赠送的《趁早》,包装精美雅致,处处体现着孔老师的细腻和温婉。同时我也被孔涛老师对我们底层教育者的关心和关注而感动。正如孔涛老师所说:“聚一帮好人,做一桩好事。”以文育人,以文树人是我们共同的教育理想,我想,只要是一心为了学生成长的人,都会得到孔涛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吧。

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幸运。孔涛老师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趁早》更显温暖。《趁早》包含着人间真情、大爱、至理,不仅让我感动,更催我趁早行动。

当我合上《趁早》,我又一次听见书中传来时间的脚步声,捧着书,我的手中像握着一片阳光,我的心里开满花朵……
 
       (陈飞:陕西省宝鸡市神笔作文培训学校)

2015年3月26日于陕西宝鸡


为学作文(weixuezuowen)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