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财经·理财 > 美团运营总监口述:猫眼电影踩过的那些坑 > 正文

美团运营总监口述:猫眼电影踩过的那些坑

创业那些坑 2017-02-05 17:24:12

美团运营总监口述:猫眼电影踩过的那些坑

以下是美团运营总监康利口述整理:

借助猫眼电影的品牌优势,猫眼团队另起炉灶

我们和院线谈合作,是另起炉灶重新做,并没有完全依赖美团,原来美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城市多,线下团队很强,在团购这个业务上扩展了很多城市,当时我们跟公司老大们讨论这件事情做了一个判断,一个垂直品类要高效的把它快速的做起来,肯定还是有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去做,如果用原来美团团购的体系来做的话,可能协调上推动上还是会有问题的,所以从我们第一天立项开始就是用一个独立团队在运作,团队有新的人员配比。当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美团这个在全国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声誉。

“团购”和“在线选座”是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

团购对所有品类商家来说,都是一种短期促销形式,不是全年365天都在线的长期行为,一个项目承接一个项目的上,团购电影也是这么谈的。而我们跟影院和院线在“在线选座”业务上达成的是一种长期的分销关系,合同基本上是一年期,甚至两年、三年一签,我们是提供一个稳定的在线分销,这是跟团购非常大的不一样。

由于我们跟院线签的是一个代理分销的协议,商家最关注的还是最实际的”量“,即你能给我带来多少收益和回报。此外,基于美团这么大的品牌效应及团队优势,在服务,尤其是一些增值服务上,一般我们都能给商家带来比较好的预期。

价格方面,“在线选座”市场由于是一个长期分销的形式,商家在第一次合作的时候一般给的价格消费者是比较统一的,影城有一套统一对外的价格体系规范,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商家对不同的渠道商在价格上的整合就会发生变化。量大且回报多的渠道,他就会更愿意频繁合作。比如影院做店庆,或是刚好有自身营销的需求,加上“在线选座”是一个常态化的销售形式,等于是在这个常态的基础上做了一次团购。他会主动提出一些降价,让利程度不等。商家曾有过最极端的合作,比如重庆的UME,它的影院就是以高品质著称,他们在新店开业的时候找到了我们,就想开业做活动,我们最后定了一个方案,开业的前三天是9块9,影城给我们提供了1万张9块9的电影票,给了我们最大的让利空间,一般来说,普遍让利空间维持能给到15、20左右。那一次,我们也给这家新影院创造了开业当天观影人次就达到了5、6千人的记录,其中90%是猫眼的用户。在跟武汉的中影天禾合作时,我们曾一天卖了一万多张票,什么概念?就是这家影城它全天可上座的座位就是11000,百分之百上座的情况下只能卖出11000张票,其中有1万票来自猫眼电影。

预售优势:电影靠内容驱动,主要就是开档期

针对暑期档或者年底的贺岁档,我们都是针对性的提前有计划,准备一些资源,包括B和C的资源。B的资源肯定就是要跟很多的院线很多城市的一些影院能够有很好的方案呈现给他们,获得他们的配合、支持,一般商家给出来配合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降价,一起搞个活动。但是他降价的前提肯定是看重你的活动能给他带来更多的人次,因为他希望更多的人次来弥补他单价的降价幅度,你要引不来人他给你降价就要承担亏损的风险了。

比如,我们最近推出的暑期档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我们活动的累计有300多家影院,我们几乎提前两周把易拉宝拉就进场了,每个影院两个易拉宝,个别有条件的影院,还安置了LED。有些商家愿意给的就是一些票价的优惠和它阵地上宣传的资源,比如说像金逸、万达这种本身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在我们搞活动的时候,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作推广。

美团整体团购加选座整体覆盖的商家大概是3千多家,其中选座接近1500多家,每天都在新增,全国有很多同事在做拓展。目前,基本上市场上能听到的一些连锁品牌,万达、金逸、嘉禾、博纳等院线我们都达成了合作。

预售这块,目前看来,猫眼具备了独大优势。我们的预售通过包场的形式,你知道让影院提前15天排片是不可能的,15天之前想预售真实的场次、座位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排次号都没拿到,我们都是提前跟商家有洽谈,把他的场次时间锁定了,我们付了钱,这样才能去做预售,这个应该没有人跟我们保持一样的动作。

有一些很直观的数据,金逸去年十几个亿的盘子,单就“在线选座”这一项,我们一年能贡献给它2到3个亿,算上团购就更多了。猫眼“在线选座”业务去年一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去年一年我们做了16亿,最新的交易额里面上个月美团电影交易额大概5亿,其中有2亿是“选座”。预计年底将超过50个亿。

我记得今年大年初一上映 的《大闹天宫》,当时片方应该是给了我们一部分现金的投入,我们退出了上的一元抢《大闹天宫》,当天抢了几万张,预售不到10万,第二天上映的时候直接卖了几十万张。此外,今年截止27号之前(不包括27号当天)变形金刚4》在猫眼电影预售了30多万张。

猫眼电影踩过的那些坑

在猫眼电影这个产品的研发和运营过程中,我们遭遇了重重困难。

《变形金刚4》上映的时候,有个姑娘因为撞上了系统故障,买了重票,足足在影院驻足了三个小时。当时徐梧事先预料过现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但真正发生的时候,仍然很棘手。此前如果因为售票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消费者买了重票,甚至是出现支付了以后没有买到票的状况,我们通常就采取直接解决方案赔偿用户,现场帮他去买一张,听起来这个解决方案是不错的,但《变形金刚4》那天不是这样的,因为再也买不着票了。后面的场次全排满了。

遭遇系统瘫痪的故障,在日常的服务中也有一定的机率会出现。好在最后处理掉了。但我们意识到,这是个服务行业,线下的情况千奇百怪,服务要做到位并不容易,消费者可能因为某些Bug,好不容易提前订到了票却看不了电影,说不定还是个铁粉,我们也非常理解。

要把服务做好还是挺难的。最早,我们的出票机没有去监控出票这个功能,包括检测票纸什么时候用完,后来我们会提前把计算好票纸更换需要的时间,按5千张的,3千张的,2千张的,8百张来分门别类计算,还要参照票纸的厚度。这个跟我们以前纯做线上服务完全不一样,线上很多服务可以靠技术来承载,而线下服务则需要更多人工来协作。

在今年3、4月份的一天,我们分布在南方30多家影院的出票机同时发生了故障。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寻找问题的根源,技术人员甚至蹲点驻扎也无济于事,最后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原因是那段时间南方暴雨下得频繁,空气很潮湿,我们的取票机使用了直接从南方采购的受了潮的票纸,票纸受了潮摩擦力会增大,增大了以后再转两圈容易卡住,票不出来了,换一批卷纸以后问题就解决了,后来我们就在票纸上加干燥剂,我们还专门给南方的这几家票纸做了另一种规格的,以便票纸更适应南方。

我想其他玩家里,遇到我们这种情况的应该比较少。第一,他们没有这么大的覆盖率,第二,他们没有这么大的量,量小的时候出现不了的问题,量大的时候也可能出现,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们当时派了一个PM和一个RD专门去跟踪这件事情,整整跟了一个多月,差点被我们逼哭了,最后彻底解决之后,PM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感言,表示如释重负,终于解决问题了,还挺不容易的。

大家没有看到我们为了实现选座这个工作背后付出了多少东西,其实光做团购电影票,很多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团购电影票本质还是线下对话,跟现金买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拿码,一个拿钱。而“选座”这个模式等于把影院的售票系统搬到互联网上。

线上打通线下重点不在于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是什么,而在于你要适应整个相关合作方的水平,你还要忍受他们相对有一段时间的技术落后,你还要保证有品质的服务,包括对商家的服务承诺。

售票系统、影院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扫描机坏了,商家停电,前两天还赶上一个商场里发水把大厅淹了,线下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团购的用户无非就是不接待,但是选座的用户不能不接待,消费者买了真实的座位,却没能看成电影,影城会通知我们,一整个链条上的人都要去处理,要去解决个诉等等。

相较于团购,“选座”才是基础服务

大家现在硬性把选座跟团购分开,实际上无论选座还是团购用户的诉求都是看电影要买票,未来选座它其实会成为一个基础服务,它不应该是一个特色服务,就好像你在航空公司买票都能选座,没有不能选座的票。最下面的是基础服务,基础服务之再添加团购,有促销。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把交易的优势继续扩大。我们还是看到在影城前台有大量的消费者排队,机器没有多少人用,他们排队买的价格又贵,位置还不一定好,又花那么长时间排队,猫眼电影希望未来通过完善这个交易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各项服务,让大家能享受到最佳的“看电影”体验。


来源:i黑马 作者:康利


创业那些坑(naxiekeng)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