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教育·励志 > 那碗值得长途奔袭去吃的苏州面——昆山奥灶面 > 正文

那碗值得长途奔袭去吃的苏州面——昆山奥灶面

乔治杨 2017-02-21 08:47:38

那碗值得长途奔袭去吃的苏州面——昆山奥灶面

谢谢地主提醒,写了几篇苏州面,很重要的一点忘了说,就是必须在早上或者中午吃,苏州的好面馆做完午市就歇着了,下午不营业,更不做晚市。因为苏州人讲究的是早上吃面,晚上吃饭。连面馆老板都说,晚上应该回家去弄几个小菜吃吃,跑出去吃面做啥?如果一个人晚上吃不了饭,那他的日子一定过得很惨。


继续听歌说面。这首歌也是当年吃面路上经常会random到的。


今天来说下奥灶面吧。毕竟在全国范围内昆山奥灶面的名声要大过苏州面。


奥灶面的来历不再赘述,请自行百度。乾隆说,复兴说,面灶奥妙说,面铺懊糟说,反正都是传说。另外一个传得神乎其神的传说是“三烫”:面烫,汤烫,碗烫。传说的主角都指向了昆山的奥灶馆。


可惜,呵呵。。。



这是我在昆山奥灶馆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三烫没有一样是烫的倒也算了,传说中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熬煮出的汤色泽暗沉,味道不鲜,爆鱼卤鸭都不入味且品相难看,连拍照的兴趣都没有。


所谓的“红汤如琼面如玉”。奥灶面最重要的就是面白、汤红,不管是用鱼鳞还是用螺蛳熬出来的汤头必须是汁红油亮。奥灶馆的这碗汤就已经是不及格了,还没油,传说中那氽爆鱼的熟油根本就不见踪影,只有这几片油花,真心是失败。


再回想最初的五人苏州吃面小组首战东吴面馆之后,第二天紧接着就在苏州的同得兴吃过奥灶面。



看,我当时用的诺基亚E71和对面的夏普903手机。现在都算是古董了吧。


再看浇头:苏式爆鱼,昆山卤鸭,枫镇大肉,周庄雪菜毛豆,炒鳝糊,炒什锦,净素,还有姜丝。都是奥灶面经典浇头。



同得兴还算汤色酱红,味也鲜甜,通常都是用青瓷碗,不知道这次为啥用苏州面的白瓷碗装。大概是去得晚了,奥灶面专用碗已经用光了。同得兴中午1点就歇业,要去吃面千万不能迟到。



这块就是同得兴著名的枫镇大肉,都说要配白汤面,我倒觉得配红油奥灶面也蛮好吃。



其实同得兴的面真的不算便宜。面底已经比其他苏州面馆贵了,浇头更是几乎都要翻个倍。



吃碗面人均消费四十多,四年前的价格,算是苏州比较贵的面馆。不过同得兴叫精品面馆,贵也有贵的道理,至少吃面的环境还是不错的。



相比之下这家的奥灶面好便宜吧?



再看面的品相也不差吧?焖肉加雪菜浇头,才十五块钱。告诉你们吧,味道也不差,至少比昆山的奥灶馆要好。这家外婆家面馆不在昆山,也不在苏州城里,就在锦溪古镇的小河边,就是一个老外婆带着家人自己在做,价廉物美。


奥灶面名声虽响,但要做得好并不容易。昆山奥灶馆几乎就是游客定点餐厅,面和浇头根本不好吃。苏州同得兴面和浇头都做得还行,但是价格不便宜。锦溪外婆家价格真实惠,但用餐环境实在太差。


昆山奥灶面不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嘛,如果真的没有一家做得面面俱到的好奥灶面馆,实在是愧对精致美味却排不上“十大”的苏州面的。还好,有一个地方的奥灶面总算没有坍台。其实这不是一家面馆,而是一个在酒店里的餐厅。对的,这就是胥城大厦金瑰厅的奥灶面,传说中苏州城里最好的奥灶面。



这碗奥灶面才是真的“红汤如琼面如玉”。据传他们每天留三分之一的原汤,加上等青鱼头、猪腿骨、螺蛳、鳝背、虾壳、鸡壳、甲鱼壳等加红枣、作料,并配以十四种中药材每天熬煮九个小时,才保证每一碗都是原汁原味。不能保证这都是真的,但汤头鲜是真的鲜。


连盛面的碗用的也是这种奥灶面专用的粗陶碗,就是为了保证出面时碗足够烫,又不会像瓷碗一样很快降温。

胥城大厦奥灶面只有五种浇头:爆鱼、卤鸭、爆鳝、焖肉、虾仁,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滋味都在内里。



好是蛮好,就是价钱真心辣贵。同得兴吃碗面四十多块钱已经觉得蛮贵,这里吃碗奥灶面加五个浇头满贯要近两百块钱。。。但想想这是个四星级酒店,随便哪家四五星级酒店吃个烂污糟糟的客房送餐牛肉面都要一百多,这好歹还有新鲜手剥河虾仁和其他四个经典面浇,也就坦然了。


其实你们知道伐,胥城大厦还有一样更妙的吃食,而且不贵,三块五一个(前年的价钱,这两年没去过,不知道又涨价没)。



恩,就是胥城饼房的肉月饼。常年有人排长队,每个排到的人都不甘心只买两个走,所以总是一买二十个,限量供应也只能买这么多。


别家的鲜肉月饼可能皮干馅小又硬又没汁,胥城的却是皮酥馅大肉多汁。买完了必须当场趁热吃两只,酥皮悉悉索索地掉落,肉馅滚烫喷香,恨不得连舌头都一起吞下去。想大口吃去,又不舍得太快吃光,想小口品味,却觉得不爽,真是左右为难,吃一口叹一口,直到吃完,仍意犹未尽。


那些日子里,阳光总是很好,金色的,照在身上并不热。空气中弥漫着肉月饼和金桂花混合在一起的香味。小巷里很安静,只有偶尔路过的窗口里飘出的一两句家常,那是软糯温柔的苏州话,还有隐约的笑声。阳光把树影投在白墙上,墙角下照不到的地方有些微凉,地上落满了细密的桂花瓣。转过一座小桥,从某个地方传来叮咚的三弦和蒋月泉的吟唱: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碧莲香,
有那莺莺小姐唤红娘。



突然想起还没吃晚饭,一个人连晚饭都吃不了,日子是不是过得很惨。。。看我废寝忘食写文章的份上,先生小姐请随便打个赏。。。




恩,就这样罢。



乔治杨(gh_02ffe6f65685)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乔治杨

人气:0
更新:2017-02-21 08:47:38

乔治杨 乔治杨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