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健康·美食 > 归化建筑: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专辑丨ELcroquis最新刊 > 正文

归化建筑: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专辑丨ELcroquis最新刊

AC建筑创作 2017-03-09 08:51:20

归化建筑: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专辑丨ELcroquis最新刊

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2009-2014

归化建筑 Domesticating Architecture

官方购买链接:http://t.cn/RwF1mx7


《建筑素描》(ELcroquis)2015年第一期 “归化建筑——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2009 2014”(Domesticating Architecture Eduardo Souto de Moura 2009 2014)专辑,用全刊286页的篇幅,报道这位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近6年来的16件作品。深度剖析这位葡萄牙建筑师在收获普奖前后,他的设计思想在建筑实践中保持的连贯和发生的改变,通过不同的侧面阐述并表达了“归化建筑”(Domesticating Architecture)的主题。


“Domesticating Architecture”作为本专辑的主题词,对索托•德•莫拉有多重含义:既包括他职业生涯开始所做的众多与生活空间(domestic space)相关联的居住建筑(domestic architecture); 也包括他通过互动对建筑进行驯化(domesticating), 还包括他对各方面建筑传统的兼容、吸纳(domesticating);此外他也向译者一样在场地、文化环境等客观条件与建筑之间进行互动性转译——归化(domesticating),使各自内化为彼此的一部分。为了表达这种复杂性尤其是双向互动关系,主题的翻译借鉴了翻译学科的术语“归化”,将建筑学中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与翻译学中将外来文化转译为本土文化、并以本土文化解读外来文化的互动过程作比对。

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在经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当下全球建筑市场日益萎缩,葡萄牙以及整个欧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都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因为过量建设之后的经济危机,西方建筑领域日趋 “保守”,似乎“传统主义”倾向成为一种“批判”的唯一工具,并绑定了诸如手工艺、木结构、小尺度等一些话题。 而在这一时期,“莫拉式”的回应却极具“包容性”。当面临项目类型、尺度、地域的前所未有的巨变,莫拉从实践建筑师的角度提出了与“学院派”、“传统主义”相异的态度,其中甚至包括他对自己的否定。在设计师的“形式焦虑”常态面前,他开始无所顾忌的借鉴和兼容各种倾向,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建筑大师”、他所谓的“二线建筑师”、传统乡土建筑、甚至“先锋建筑”的影子。而当面对建造的问题时,作为实践建筑师的莫拉,则更倾向于制定规则,而不是定制细节,形成把握不同文化背景、风格和尺度项目的系统化工作。


在这些转变中,他不断试探和突破现代主义建筑的边界,在建筑的酝酿、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他所欲“驯化”和“吸纳”的,不仅包括场地、文化环境、建筑物等客观条件因素,也包括“现代主义建筑”所信奉的金科玉律,以及来自他个人风格的桎梏。


专辑特邀西班牙塞利维亚大学(University of Seville)建筑设计专业的教授何塞•莫拉莱斯(Jose Morales)与莫拉对话,何塞的作品曾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6年及2014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the Venice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及1997年、1999年、2001年、2007年、2009年及2013年的西班牙建筑双年展(the Spanish Architecture Biennale)上被展出,并且曾参加了在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西班牙新建筑现场”展览('ON-SITE New Architecture in Spain')。他同时也是莫拉的朋友。这对朋友之间的对谈,以基于微观视点的细节探讨取代理论化的高谈阔论。整个谈话过程不是一场长途旅行,更像是沿着蜿蜒小径漫步。对话的结束方式就像一场非常“索托• 德• 莫拉式”的设计实践,是开放且乐观的。他们在谈话中提及了超过50位建筑师、艺术家、以及工程师,为读者打开探究莫拉建筑思想轨迹的小门同时,也铺陈开了影响莫拉这一代西方建筑师的众生谱,相信读者能从阅读中能更深切的体会到更为个人化的近现代西方建筑史,也能对未来建筑的全新探索受到激励。

访谈文章首页预览


刊登在本期《建筑素描》杂志的这组新作,便是对其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特征的最佳佐证和阐释。早期莫拉的建筑大多集中在葡萄牙,而本期专辑中的16个作品,除了葡萄牙外,也分布在世界其他国家。专辑按照项目方案创作的时间顺序编辑,为了让读者更为立体的了解专辑中介绍的每一个项目,专辑以建筑的实地写真照片为编辑线索,结合详实的草图、档案、图纸等材料,展示项目从构思到建成的全过程。难得的是,每个在专辑中呈现的作品,《建筑素描》杂志都特派编辑和摄影师实地体验和拍摄,所有的照片资料均为《建筑素描》杂志独家所有。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提供更丰沛的专业养分,专辑整理了几乎每个作品中展现工程难点和特点的墙身剖面和施工详图。为了让广大的中文读者,特别是实践建筑师真正从《建筑素描》的阅读中收获到更多的营养,《建筑素描》中文版在编辑过程中将所有的葡萄牙语及其他小语种的图注都如实地进行了翻译。相信实践建筑师们能够从大师的构思后了解到更多大师的工程经验,并从中获益。

市集改造:布拉加音乐学校-施工剖面大样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为了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刊载在本期以及往期《建筑素描》的莫拉作品和项目之后莫拉的思想历程,专辑特邀胡安•安东尼奥•科特斯(Juan Antonio Cortés)撰写的评论文章《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建筑手法的转换》(Operative Transferences in the Architecture of Eduardo Souto de Moura)对莫拉的建筑思想进行了溯源,并深度洞悉了莫拉的设计方法。胡安•安东尼奥•科特斯是瓦拉多利德大学建筑学院(Valladolid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建筑设计的教授。他的作品和项目曾发表在《建筑丛》(Arquitecturas Bis),《建筑学》(Arquitectura),《建筑纪要》(Anales de Arquitectura)和《建筑细部》(Anales de Arquitectura and Detail)上。他也是《建筑学》(Arquitectura)和《建筑纪要》(Anales de Arquitectura)杂志编委会的成员。对葡萄牙建筑和建筑师的实践,他有一套理解的思路,他同时也是《建筑素描》第170期中的评论文章《绘制联系,建造导引——若昂•路易斯•卡里略•达•格拉萨建筑中的领域与景观》(Drawing Connections, Building Guidelines——Territoryand Landscape in the Architecture of João Luís Carrilho da Graça)的作者。格拉萨和莫拉都是葡萄牙的建筑师,格拉萨是西扎的学生,莫拉曾经与西扎共事。在解读莫拉的建筑时,科特斯认为“波尔图学派”(the Porto School)或“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都是解读莫拉的陈腐的标签,莫拉已经突破了这些讨论的范畴。


《建筑素描》第170期

若昂•路易斯•卡里略•达•格拉萨 2002 2013

绘制联系,建造导引

官方购买链接:http://t.cn/RAxpugG

洞察莫拉作品中的连续性,需要了解其设计中主要存在的几条线索:其中包括建筑中的艺术基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与历史形式的对话。他经常在看似对立的条目之间来回切换。文章所讨论的正是这一常用手法,也是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与众不同的特征。


期待本期专辑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丰沛的专业启发,观照当下中国建筑创作环境与土壤,望处在寻求与突破路径中的中国建筑师能够从莫拉的实践中汲取创新的力量,不断探索与冲破建筑领域以及自我的边界。


项目掠影


市集改造:布拉加音乐学校(2010)

索托· 德· 莫拉拆除了腐烂的屋面板,并将下面的空间改造成露天花园,保留了其中的圆柱,只是它们不再具有承重功能。他还保留了圆柱顶部扭曲的锚筋,以此强调废墟的形象,并赋予这组建筑迷人的超现实氛围。


蓬特利玛3号住宅


这是一座塑造大地的建筑,它随着自然坡度叠落。在这个项目中,只是做了掩埋地板和墙体的处理。屋顶保持水平,从场地最高点延伸出一个平面。住宅延展至一个由四面悬空墙体围合而成的户外空间。这座建筑充分体现了索托· 德· 莫拉在多处建筑中都使用的构思,那就是将墙体在首层楼板的位置延续,使其悬挑出斜坡之上。


3号物理花园实验楼(2011)

在这个项目中,每个立面都由一个符合结构模数、并支撑围护结构的金属网格组成,它们被分为两层。内层是固定的,而外层由两种可以垂直滑动的有色板材组成,以创造出一个不断变化的立面。


伯纳德修道院遗址改造(2013)


建筑师选择了一个近乎完全抽象化的策略。原有建筑保留下来的墙体涂上了极其粗糙的抹灰层,而新建部分则采用同样淡橘黄色、但较为光滑的饰面层,营造出融合的整体效果。这些墙体、以及屋檐和檐口、踢脚线还有其他怀旧的形象元素的缺失赋予建筑强烈的抽象效果,只有原有建筑的开窗方式让人想起了它作为中世纪晚期修道院的渊源。


维亚纳堡多功能馆(2013)

这座三层建筑俯瞰着河口,临近费尔南多· 塔沃拉和阿尔瓦罗· 西扎的设计作品。球场所在的底层位于地下,观众入口所在的中间层与地面齐平,而顶层则可俯瞰三层通高的球场。建筑外形就像一块平板架在四块隔板/ 支柱上。空调管道沿着板的长边设置,一面朝向河口,另一面位于建筑后部。设备的不同体块和这些管道的连接点位于两条短边上。建筑的视觉形象是一个顶上密集排布着空调和设备管道的单层建筑。这一方案以幽默的语调暗示了高技派建筑语言。



目 录



内页预览








《EL CROQUIS建筑素描》NO.176

http://t.cn/RwF1mx7


更多专辑内容,欢迎关注ELcroquis建筑素描

ELcroquis以下书店有售

PAGE ONE国贸店

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商城区域三B201

PAGE ONE三里屯店

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路19号院南区2号楼1-2层S2-14A-B

PAGE ONE颐提港店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18号颐堤港地铁层50号

PAGE ONE杭州店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富春路701号万象城四层488商铺

PAGE ONE 成都店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1号国际金融中心5层

时尚廊

北京朝阳区光华路9号时尚大厦2楼L214号

上海安藤图书

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97号106室(同济西南门对面)

南京贝图书店

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688号卓越大厦1127室

新视佳建筑书店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东区35号楼2-103室

图艺建筑书店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望江路与宿松路交口康南小区 2-1

展鸿设计书店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延安一路10号 

筑艺图书专营店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121号怡景大厦1007室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困糖



AC建筑创作(archicreation)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特约作者

AC建筑创作

人气:0
更新:2017-03-09 08:51:20

AC建筑创作 AC建筑创作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