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LE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很奇怪,在这么一天写下了这篇读后感。我原以为需要重读一遍才能写下所谓的读后感,因为刚读完时确实是没有任何感想的。然而,随着时光一天天的过去,感想却一天天像猛兽袭来,像梦魇一样无法让人逃脱。我的每一天都仿佛与这本书有了命定的联系,而我每一天都在逃脱这种可怕的关联。可是,怎么逃得过呢,是啊,我的生命也是一样的轻。我每天都和托马斯特蕾莎一样在找寻价值,在享受生命之轻和害怕生命之轻中度过,最终我们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那就是重新拾起责任,找寻价值,但最后的最后,我们所体会到的依旧是生命之轻。即使离所谓的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托马斯最终也没有走过那座被看作是边境的桥,爱国抗争的队伍未能到达彼岸,正是因为那一刻他们都体会到了生命之轻,过了这座桥又如何,比起无谓的牺牲,他们却步了,他们害怕,害怕生命的轻。特蕾莎总是胡思乱想,时刻怀疑自己的外遇——那名建筑师的身份,正是因为她害怕生命之轻,害怕在一切曝光之后,她会失去生命所有的重量。那轻松的擦窗的日子却压得托马斯喘不过气,那快乐的乡村生活却依然无法使特蕾莎快乐起来,就连最后看似好起来的生活最终也以二人在车祸中双双遇难结尾。这些所有,在我看来都是因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结尾看似戛然而止,但事实上唯有停在那里,我们才得以细细品味“轻”的含义,才得以唏嘘我们不可抗争的命运。如果作者一笔一笔、淋漓尽致地写到最后,或许每一个看书人都无法再承受这份生命之轻,承受人类生来就渺茫的命运。这生命之轻包含了如此多的含义,就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心中的轻与重都不一样,但终有一样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承受的轻,而这份轻却差点压垮了我们的生活。
小随笔与漫漫长夜(gh_7dab5e5e92e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