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wuyuezaixian
今日是个有趣的节日——“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发源于美国的节日,很多家长表示头一次听说,孩子们则称“这一天要告诉爸妈,无论自己怎么疯,都不许打人。”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也将其译作“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不许打小孩?谁设立的?”听到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孩子已经上3年级的市民徐先生连连发问。
“我家是个男孩,调皮的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徐先生认为,这种舶来的节日,并不一定每个家庭都适用。“我小时候,一天挨一顿揍很正常。还有不让家长打小孩的日子?”
虽然“国际不打小孩日”家长们认同度不高,但在孩子们看来,“国际不打小孩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疯狂”的理由。
在一些中学生集中的论坛或贴吧,发帖的学生们高呼,“4月30日,告诉爸妈不许打我,因为今天我们过节。”网友“小桃子”还回忆其挨揍的“惨痛经历”,“就因为作业完成的不好,被爸爸打的屁股到现在还疼。”
更多跟帖的网友普遍呈现出来的声音是,家长体罚时过于粗暴,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我们也渴望和爸爸妈妈平等地交流,不能总用棍棒来教育我们。”
虽然对于这个节日,家长和孩子们的反映截然相反,但回想当初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肯定少不了一些“家法伺候”,什么“黄金棍炒腿筋肉”、“男女混合双打”、“鸡毛掸子打屁股”等等,被父母打是常有的事。最重要的是父母打我们的武器也是千奇百怪,只要是拿着趁手,打着顺手的物品,都可以成为他们教育我们的武器。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属于我们80年代的挨打回忆,看看这些神器中,有哪些是你看起来相当亲切的。
挨打回忆集锦
看完后有勾起你儿时惊悚的回忆吗?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
小编推荐
关注吴江电视台旗下专业美食微信公众平台吴江美食圈,跟着饭婆食遍东西!
(微信号:wjmeishiquan 长按复制与下方同样方法关注)
①复制“微信号 wuyuezaixian,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
你也可以直接长按下方的指纹,选择识别二维码 直接关注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为我们点赞
阅读原文
人气:0 更新:2016-08-08 2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