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选 > 亲子·家庭 > 【AT】美丽校园生成记——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新校区 > 正文

【AT】美丽校园生成记——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新校区

《建筑技艺》杂志 2016-11-03 00:26:08

【AT】美丽校园生成记——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新校区



城市和场所

同许多城市的扩张模式一样,阜阳在新城建设上也是以矩形路网为基础,把原来鲜活的农村变为了一块块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城市用地。在急速发展的城市化运动中,建筑成为填充空白的独立个体而失去了相互之间的联系。


同质化和布景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类新城的结果,作为拉动新城活力的支点项目,优质资源的学校和医院更是早期就介入的项目。在这些简单粗暴规划后的没有差异性的地块上营造建筑,其切入角度有无限多的可能,但同时也会产生无限的选择困惑。没有限制是建筑设计最容易丧失本质价值的巨大外部诱惑。


在某种意义上,学校是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是一种高度可控的社会主义状态的空间模式,而其本质就是一个集会空间。内在的凝聚力使得学生能够处于一个积极的空间下完成自己交流的愿望(这也就是路易斯·康所说的那棵著名的树)。


单一目的下的简单封闭生活,空间特点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模式,有益于交流无疑是关键的核心问题。而空间的品质更多体现在身体感觉而不是视觉,适度的边界限制和明确的场域范围会使空间传达出集会感和内聚气质。有了这些因素,空间背后的文化内涵才会有搁置的载体,进而成为传统。

阜阳三中是当地的一所百年老校,尽管在目前的老校区没有一丝历史遗存,但清颖书院的照片还依旧清晰。轻易地抛弃记忆的载体已经快成为我们的习惯了,而当这发生在新校区的整体建造时,人们似乎更容易抛开这根基而被没有限制的条件引诱到一个纯粹的风格选择上。


但问题是:这样的以个人审美导入的偶然选择在没有约束的背景下看似合理,但这偶然就太随机了。随机的结果造成了建筑不是文化的载体而蜕变为消费的商品,苍白无力地炫耀着资本的荣耀。


边界和中心

面对空旷的基地,选择一个界限明确的规划体系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在当下的学校规划设计中,以构成主义为基础的手法是非常常见的处理方式。由于以形为控制体系,建筑之间的关系反而变成第二位的从属关系,但在空中所见的图形往往和实际体验无关,相反却变成了强迫运行的轨迹。在这方面传统空间的层次关系有着明显的优势,相较于前者,后者具有更好的生态性和开放性。建筑群重要的不是单体,而是相互之间的空间构成方式。


总平面图


明确的外部边界下,阜阳三中以一个均质的网格体系控制了整个校园,这也是外部空间的基本逻辑关系,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序列关系并不等于传统的空间状态。设计并没有兴趣完全复制一个传统空间,而是要在这基础上进行更新。


组团4 教学楼+信息综合大楼二层平面



学生公寓一层平面图


架空和廊子的软连接打破了空间之间的礼仪系统等级,使不同庭院空间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空间表情因而也比传统空间显得更轻盈和放松。中间主楼的架空和四周教学楼的围合是学校集会中心概念的体现,这是一个内省的活动空间。在一个暂时还没有城市背景的新区条件下,这样处理的目的也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中心空间,一种强有力的内在凝聚力。



次序和院落

网格的序列空间是对传统中国书院空间的回应,几乎所有上世纪初的新办学堂都是在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极具中国人文特色的空间状态。阜阳三中百年的传统也需要在这一体系内得到空间上的还原。空间有了文化根基,才会拥有情怀,进而会传递给每一位使用者。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因素是每个学生保持自身独立判断力的基础之一。传统需要在对应的载体下才会有活力。书院在当时形成了一种研究院式的开放教育,而院落空间正是其中的核心。因此院落亦将成为新三中的灵魂,传统符号折射出的是现代的思想。

院落分析图


一个个静谧的空间是学生思考和辩论的场所,单体建筑的平淡却可以营造出非凡的院落空间,这种书院空间的开放性恰恰就是现代教育的精髓。群体建筑的重点并非具体的建筑形态,而是相互间的一套法则。人行尺度是基本单位,一栋接一栋地复制,个体的差异完美地融合在整体的规则中,这就是传统的魅力。一定次序下的院落表现出的尺度和序列是最重要的空间表情,只有这样相互间的关系才会产生引力,也才会真正的打动空间中的主角——人。


地域和材料

设计不希望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轻易抛弃掉地域的特点,特别是在学校这一类育人的文化项目上。所以不论是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还是在规划思想的基础上,都进一步强化了传统和地域的特点,希望这是一个安徽的、阜阳的学校。


当然纯粹的模仿传统是毫无意义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设计从阜阳的民居入手,进行一个现代的形式转译。对墙、柱、屋面的元素进行抽象处理,然后把它们以并置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件的独立使得单个传统元素的集合反而表现出了极强的现代构成感。


立面设计


在网格规划体系下,不同的单体以微差的方式出现,使得整个校园既协调又富于变化。首层强化空间分隔的墙体处理更强化突出了各个构件的独立性。在层层递进又相互穿透的空间体系中央的是一幢十一层的信息大楼,进一步强化了集会的中心概念,也让校园在极度丧失认同感的新区获得了一个明确的心理归属。

材料的选择也是基于这一原则,对阜阳民居的研究确定了墙体材料为面砖、涂料和木材。阜阳当地虽属安徽,但在民居上更接近中原。出檐很小,墙面以清水青砖为主。小体量的民居转化到六层的大楼时,为了避免过于压抑,设计中将面砖的色彩进行了处理,随着体量的变大,色彩相应变浅,以减少对人的压迫感。


而暖色涂料和木质花格的使用使得建筑物不至于调子过于灰,让整体表情温和一些。屋面材料的确定是经过反复考虑后的结果。放弃瓦的使用主要目的是要让建筑更多体现出传统背景下的现代重构,创新才会使传统有更大的生命力,最终选择了用水泥砖来做屋面的材料。屋面和墙面材料质感的统一使得建筑表情获得了高度的纯粹,水泥砖也通过砌筑的不同方式获得了瓦的视觉肌理。


阜阳三中前后历经了三年的建设,在项目进入装修期,项目组成员如候鸟一般每半个月就去一趟工地,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正因为如此,很多细节在斗争中坚持了下来,但完工后的建筑的确还略显孤单。随着新区城市空间的快速填补,城市的个体间表现出了极大的冲突。在布景化的街景当中,如果面对阜阳三中新校区,学生产生了一种既有的熟悉感,忽略建筑的存在,轻松地在空间中交往,那将是对设计最大的肯定。



项目信息

建设单位:阜阳市教育局

设计单位: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功能:全高中,办学规模为2060班,3000

主创建筑师:荣朝晖

设计团队:孙新峰、王雪峰、冯杰、顾爱天

设计时间:2011.06

竣工时间:2014.01

用地面积:212767m²

建筑面积:161163m²

影:姚力


作者简介

荣朝晖,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建筑师。主要代表作品: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阴市临港新城规划展示馆、山东省东营一中、江阴市体育场等。

顾爱天,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主要代表作品:周庄实验小学、江阴开发区养老中心、江阴实验小学北校区、周庄养老中心等。


注:本文刊登于《建筑技艺》2015年09期“基础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为谁而设计”专题中,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9月23日下午杭州:幕墙遮阳一体化论坛(地产商和设计师免费,报满为止)。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1020日出发美国当代建筑考察(波士顿、芝加哥、纽约、费城、华盛顿)和知名事务所交流,9月7日前报名截止。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建筑技艺》微信历史信息检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建筑技艺微信历史信息总目录”,并可进行关键词搜索。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重要启事

《建筑技艺》最新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或扫一扫识别以下二维码,可快速关注"BCW建筑幕墙杂志"微信。


《建筑技艺》杂志(ATJournal)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推荐阅读 ^o^


鲜娱       韩娱       娱评社
八卦       独家       滚动
内地       港台       欧美
日韩
视讯       综艺       剧评
八卦爆料          活动          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