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塘沽爆炸,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8·12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根据天津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爆炸发生后,部分地区的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爆炸背后的那些化学品到底是什么?当化工厂发生爆炸,美国人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威力如此大的爆炸物,到底是什么?
此次爆炸的爆炸物主要为硝酸类化学品。目前,现场除了已检出液碱、碘化氢、硫氢化钠、硫化钠四种物质外,空气中监测到剧毒物质氰化钠。
液碱
液碱一旦被吸入或吞咽将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液碱具有腐蚀性,会导致组织坏死、皮肤起泡、眼睛失明、消化和呼吸系统烧灼,严重的会损害肺部,导致窒息、失去知觉和死亡。虽然致癌效果没有界定,不过液碱同样会诱导哺乳类动物基因突变。
碘化氢
短期吸入碘化氢会导致烧灼感,严重的会导致肺充血。长期吸入则会造成消化系统紊乱、皮肤和眼睛的烧伤。
硫氢化钠
吸入或接触硫氢化钠后,皮肤、眼睛等会出现烧灼感。硫氢化钠会导致肺损伤,并有致癌性,长期反复接触会导致器官损害。
硫化钠
硫化钠有腐蚀性,直接接触危害极大。长期或大量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烧灼、掉皮或起泡,眼红、发痒、角膜损害甚至失明。吸入硫化钠粉尘会损害呼吸道和消化系统,过量接触会导致肺损伤、窒息甚至死亡。
氰化钠
氰化钠属于剧毒物质,有腐蚀性,直接接触非常危险。氰化钠可能导致皮肤烧灼、起泡、坏死、角膜损伤甚至失明。吸入会损害呼吸和消化道,严重的可能导致肺损伤、窒息和死亡。长期低剂量接触氰化钠可能导致其在一个或多个器官累积,使整体健康状况恶化。
爆炸后,那里的空气还好吗?
爆炸发生后,现场弥漫着刺鼻的燃烧味。根据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的监测,目前已经确定爆炸现场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主要为甲苯、三氯甲烷、环氧乙烷。
甲苯
人体吸入或接触甲苯后,皮肤、眼睛会有明显的烧灼感,并伴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对血液、肾脏、神经系统、肝脏、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会造成损害,并有致癌的可能性,但致癌的级别还不能确定。
三氯甲烷
与甲苯相似,人体吸入三氯甲烷同样会产生烧灼感,并伴有毒性。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的致癌性分级,长期接触三氯甲烷会造成哺乳类动物基因突变,并对肾脏、肝脏、心脏造成损害。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属于危险品,极其易燃,遇热爆炸。人体接触后皮肤和眼睛会产生烧灼感,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长期接触环氧乙烷不仅会致癌,还会导致基因缺陷,损害生殖系统,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有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根据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仓储业务的商品类别包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杂类。
这些化学物品均为有毒物品,有些甚至是剧毒物品,一旦接触,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那在爆炸现场的化学物质无法被最终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展开救援才是正确之道呢?
1989年美国加州发生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两名消防人员死亡,美国消防局从中吸取了两个重要经验,一是要确保消防员事先掌握有毒物品的信息,并在火灾现场执行;二是在处理危险品火灾时,相关人员应经受过专业指导,并配有专业技能和装备。
2013年9月,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现场浓烟冲到100英尺。有多个部门协助消防队控制火情,但消防人员最后决定,暂停灭火,等化学品烧完再做处理。
2015年1月,美国德州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消防人员在现场组织了人员撤离和疏散。当日下午2点半,消防人员估计化学物品还有80%未被燃烧,决定给予时间充分燃烧,直至下午5点。当时的消防负责人表示,消防队在接到警报后立即赶往了现场,但是鉴于火势较大,他们放弃了从内部灭火的计划,转而使用工厂已经安装的自动灭火设备。
2015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化肥厂发生火灾并伴有爆炸,在确认排出气体无毒无害后,消防人员并没有进入化肥厂灭火,而是让燃烧物自行燃烧,直至熄灭。
化学品爆炸美国常用的是Burn Out原则,即划出隔离带,人员撤离,里面烧完炸完了再进去处理。如果侦察发现,现场有爆炸的危险,必须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当然,也有人认为,发生火灾,消防人员不可能坐视不管,那么理智的做法是,消防队到场后,首先要把仓库的管理员或负责人找到,弄清楚仓库里存放的是什么物质,然后再决定采取何种方式灭火。
网友们在安卓各大应用商店 及App Store下载看客影视时或在APP问题反馈入口留下您的评价和建议,您的每条反馈对我们都至关重要。谢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