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尼克松拉下马的马克·费尔特
近日,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时光网有机会与兰德斯曼和连姆·尼森谈到了两人在影片中的贡献,以及他们对于费尔特动机的看法等等。Mtime:在很多人看来,马克·费尔特是一位非常可爱的绅士,也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工作。连姆,你的表演一般都是非常充满张力而沉浸于角色中的,你可以在离开片场时抽离这个角色么,还是会把这个角色中的一部分带回家,就像费尔特在现实生活中永远离不开工作那样?连姆·尼森:我总是希望,我在回家之后,就能把这个角色关在门外了。但对于马克·费尔特这个角色来说,我依然在读一些关于他的有意思的材料。特别奇怪的是,这些事情Bob Woodward这么多年来都毫无头绪。他们在地下的车库里见面(正如《总统班底》中所演,强烈推荐此片),见了6、7次左右,但Bob对于诸如马克·费尔特的女儿离家出走这种事儿毫不知情,他也得以将自己的生活划分开来。能解读这样一个男人非常非常有意思,他的孙子也是这样告诉我的。他说,费尔特情绪非常丰富,但会有一张面纱落下,让你看不穿他。对于演员来说,这一点是很让人着迷的,也让我很想尝试着去演他。连姆与黛安·莲恩在片中饰演夫妇
Mtime:能不能谈谈你和黛安·莲恩的合作,她饰演的是你的妻子Audrey。因为感觉你们之间的故事很悲情,但并没有完全在影片中展开。本段有剧透)是的,我们和黛安一起拍了别的场景,Audrey和丈夫之间彼此非常忠诚。你想想,他们可能搬了快20次家了(特工工作的特殊性),她总是需要布置新家。而当丈夫下班回家后,她也不能问“亲爱的,白天上班怎么样呀?”因为他不能告诉她。两人的关系中存在着很多紧张与扭曲,特别是“水门事件”这一出。这些压力与痛苦都倒向了她,她最终用费尔特的工作手枪自杀了,这确实是非常悲情的。我认为黛安·莲恩完美地刻画了一条Audrey永远走在上面的悬空钢丝。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剧情方面来讲可能内容太多了,所以并没有完全展开,自杀这个情节在片中也完全没有被提起。Mtime:对于这个社会来说,你认为告密者有多重要?整个“民主”的概念都变得岌岌可危。真实生活中的“深喉”马克·费尔特与妻子Audrey
彼得·兰德斯曼:我在2周前给Woodward和Bernstein(《华盛顿邮报》的那两位记者)看了影片,他们都被迷住了。他们也不知道背后的这些X事儿,也意识到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了解过费尔特这个人,更不了解他的动机,只当他是线人。当然之前他们更不知道,费尔特跟3-5个记者都透露了情报。他们也不是很喜欢这一点,因为这会让他们显得没那么“神”了。不过虽然这么说,他们还是很喜欢影片本身的。Mtime:更广义的来说,Peter,关于你喜欢讲的故事类型,不管是大的片方甚至是独立影片,去拍摄根据真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所改编的电影,到底有多难?拍这些电影的过程甚至和片中主角们所经历的过程是有相似之处的。你有个非常重要的真相要讲,但拍摄这种电影所带来的后果,有可能会跟告密者之后的下场比较相似。每一次我都要提醒自己,能在大家进电影院看片之前听一听他们的反应,这是振奋人心的。《总统班底》,这片儿怎么演的不一样啊。”对于《震荡效应》一片来说,走进影院的观众是想要恨这部电影的,因为他们热爱橄榄球。而我会反驳说,任何一部真正看进去的人,从影院出来之后都会意识到,我也爱橄榄球,我只不过是讲述了一个移民和文化边缘化的故事。导演彼得认为,《震荡效应》的拍成简直是奇迹
现在几乎不可能拍这种片儿了,我觉得《马克·费尔特:扳倒白宫之人》有可能是最后一部。很多片方都不愿意拍了,《震荡效应》就像是撞了大运,能拍成那个片儿简直是奇迹,这是艾米·帕斯卡尔(当时的索尼影业主席)最后最杰出的宏伟计划。这部影片,“马克·费尔特”是通过独立资金拼凑而成的,卡司非常优秀,大家也会支持严肃的演员、严肃的艺术家与严肃的电影,但这一切真的非常非常难。Mtime:最后想问下,连姆,你接下来的排期上还要连着拍10部影片(包括《硬粉》、《寡妇特工》、《通勤营救》与《马罗》等片)!你到底有没有时间去放松和享受生活啊?我毕竟已经65岁了,他们还在让我演动作片呢。我会再给自己一年时间,然后就这样吧,我就不拍了。我觉得这之后观众们就该觉得,“拜托!你一个打五个?你65岁了哎,差不多得了!”(笑)观众们也不傻啊,所以我再给自己留一年吧。《马克·费尔特:扳倒白宫之人》将于9月29日在全美公映,欢迎关注时光网之后即将发布的影评。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字眼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奇狐娱乐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
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做出处理。